第七十一章 釜底抽薪

楊文淵臉色驟變,這太子沒完了?

不過細想,自己的身上,也沒什麽他能夠揪住的把柄了。

想的沒錯。

劉啟這一次確實沒針對他,可接下來的內容,還是讓他的表情一陣抽搐。

“父皇,之前段家一事,經兒臣後續調查,其中竟然還有官員涉及其中。”

“兒臣手中這個,便是涉事人員的名單,以及罪證!”

本來劉啟是不打算現在拿出來的。

這些涉事的官員,有不少都是地方上的重臣。

經此一事,他們必然是要落馬。

而朝廷現在正值用人之際,如此一來,減少這麽多官員的空缺,父皇難免會頭疼,處理起來也會非常的麻煩。

想的是等自己真正掌握實權,再對這些官員一個接一個的進行懲治。

可現在呢,劉啟等不了了,也不想再等了。

楊文淵這幫老登,給臉不要臉,若是不給他們一點顏色瞧瞧,當真還以為本王是個軟柿子。

此外,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切都是段家逼的,確切的說,都是那段參逼得!

入獄幾天,被折磨的秦尉,到現在還未能起身下床。

既然你段參有膽這麽做,那本王就讓你知道知道,這個世上,有些人是你這輩子都不能夠得罪的,哪怕他是一時失勢!

此時,朝中大臣一陣駭然。

當初不是查完了嗎?涉事的官員已經多達三十多人,居然還有?

來福上前,接過太子手中罪狀,一路小跑回去,將罪狀遞到了慶帝的手中。

攤開罪狀,慶帝的臉色漸漸變得陰沉,壓抑的氣氛,彌漫在大殿之中。

可讓眾臣沒有想到的是。

在最後,慶帝居然表情非常平靜的,將罪狀扔在了桌案上麵。

通過前身的記憶劉啟深知,這不是父皇不在意,而恰恰是他氣極了的表現。

“嗬嗬,朕現在才明白,為何朝廷年年撥款,卻還不能夠有效的解決這些地方的問題,原來,都是養了這幫蛀蟲。”

“來福。”

“奴婢在。”

“把這份罪狀,拿給楊大人,好好看看吧!”

楊文淵看著罪狀,表情甚是難看。

這裏麵所涉事的官員,竟然高達一百多人。

雖然他早就有了心裏準備,可卻是沒有想到,劉啟竟能夠查的如此徹底。

這要是全部都處置了。雖然不會牽扯到自己,但自己下麵的勢力,必然會大幅度的銳減。

現在的問題是,到底要不要保他們。

保,勢必要得罪皇帝,怕不是還會波及到自己。

但若是不保,以後下麵的人,怎麽看自己,還會有多少人,會為自己盡心盡力的辦事?

“陛下,依老臣所見,雖然罪狀上都寫的清清楚楚,但畢竟是發生在地方上,其證據的真偽很難明辨。”

“無論是人證也好,物證也罷,都不能夠完全的確定,這些官員所犯之罪。”

“故而,老臣建議,不妨派特使前去,細查問明以後,再由陛下定奪處置。”

說完這些,楊文淵身後的一些官員,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劉啟心中暗罵。

道貌岸然的老王八蛋,說的真好,還明辨。

到時若是特使前去地方,官員們早就把屁股擦幹淨了,還會給朝廷留下罪證?

“父皇,兒臣認為楊大人所言有理。”

這小子,又要耍什麽花招?

楊文淵心頭一緊,有著一種不好的預感。

“不過,兒臣卻是又更好的提議!”

許多官員麵色頓時緊張起來,張望著高階上的慶帝。

“有何建議?”

劉啟微微一笑。

“父皇,既然罪狀中,已經詳細的供述了這些人所犯罪行,若此時派去特使,難免會打草驚蛇。”

“所以,兒臣所見,不如直接將這些人調往京都,再派特使進行細查。”

楊文淵一口老血,差點沒從胸口中吐出來。

這哪裏是更好的提議,分明就是釜底抽薪。

待那些官員入京,特使一到地方,在那些沒有主心骨的小嘍囉中,豈能查不出罪證。

“陛下!老臣認為太子之建議欠妥。”

“很多地方上的事情都很多,其中不乏還有正在賑災,以及安撫流民的地區。”

“如若將這些官員全都調入慶都,難免會讓地方政務上出現混亂。特使去查,最少要一兩月,甚至是更多的時間,來來回回的,要是沒查出什麽,地方上要是出了更大的問題,豈不是給朝廷徒增麻煩?”

說完這話,楊文淵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重重的咳嗽了幾聲。

就像是聽到了命令似的,一眾官員紛紛站了出來。

“陛下,楊大人所言有理,如今我朝外憂內患,還要不日出兵匈奴,如再多一些麻煩,後果不堪設想啊!”

“是啊陛下,微臣以為,還是等太子擊敗匈奴後,再對此事進行嚴查也不遲。”

......

哇啦啦,可以看到,一眾大臣,盡是站在了楊文淵一邊。

不光是大臣們,就連劉隱,也在此時進言皇帝。

“父皇,兒臣也以為,太子建議欠妥,還是楊大人,跟祁大人的建議,更為在理。”

看的出來,慶帝很猶豫。

劉啟知道,父皇肯定是想要把這些個官員,統統都查辦的。

但現在被這些朝中大臣們掣肘,一時間有些不好下決定。

難道就不能力排眾議,獨斷專行嗎?

皇帝是有這個權利,但並不是所有的時候,都適合行使這樣的權利。

就好比於現在。

慶帝隻需要一聲令下,立馬就會把所有的官員革職。

問題是,後續怎麽辦。

地方上出了問題誰來解決?這其中要是查出來幾個清白的,又如何跟這些大臣們說明?

回頭事沒有處理成,反倒是搞出了一堆的麻煩。

到時候大臣們就可以說,陛下,老臣早就說了吧,你不聽啊,看,出問題了吧?

那麽,在下一件事情上,當皇帝再想要行使這種權利的時候,大臣們就會講了,你難道忘了,你獨斷專行,給國家帶來的麻煩嗎?

讓大臣們捏著小辮子,這種感覺可不好受。

最主要的是,這種事做了,就必須要做好。拉胯了,那最後就是對皇權上一種隱形的削弱。

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

當然有,在這個時候,就很需要有不同的聲音出現。

劉啟算嗎?不能,也隻不過是另一套方案的提出者。

現在都在擁護另一套方案時,就必須要有人,站在劉啟的一邊。

可目下這種狀況,會有人支持劉啟?

大臣們如是心想。

但他們不知道,劉啟心裏早就有了主意。

聲音不大,卻也能夠讓朝中的人,聽得真真切切。

不明所以的人,都以為他是有什麽毛病,忽然一些不著邊際的言語。

“哎呀,是啊,確實內憂外患,這外族除了王振他們,就沒人聯係了?段家出了個馬本六,要是其他大臣也是如此,估計也會查出不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