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先栽花後栽刺

過年期間,臨水粥道館停業兩天,即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因為這兩天是不可能有人到餐館喝稀飯的。從正月初二開始,粥道館就恢複營業了。

春節長假,到麗江旅遊以及走親訪友的人會驟然增加,喝酒的人自然也猛增,因酒喪身的事時有發生。現在有了粥道館,我希望人們在待客時少喝酒多喝粥。出於這個想法,我給粥道館寫的門聯是:莫用烈酒煎熬好友的胃,當以稀粥涵養貴客的身。

每年春節,醫院的病人猛增,大部分都是因為走親訪友時喝多了酒。有很多人一提到過年時的酒席,就條件反射似的恐懼,他們倒是希望在這個時候喝點稀粥的。臨水粥道館正好迎合了他們的這種心理,滿足了他們的實際需求。所以,正月初二一開業,客人就爆滿。

許多客人一進門,看到佛像,就跑到佛像前合掌說:“過年了,我們先給佛拜年!”說完就要磕頭。

就在他們屈膝時,我一把拉住,嚴肅的說:“給佛拜年行,但不許磕頭!我這裏是餐館,不是廟!磕頭到廟裏去磕!”有一次拉一個大胖子,重心不穩,我的腳都葳了。

後來,我幹脆在佛像前放一個牌子,上寫:隻許頷首鞠躬,不許屈膝磕頭!佛曰:眾生平等。

顧客看到牌子,磕頭的明顯減少了,但仍有一些冥頑不化的人,我不讓他們磕頭,他們就和我吵架。沒辦法,我隻有想出一個點子――

在兩尊佛像前放大片鮮花,鮮花旁邊再豎一個牌子,上寫:以花敬佛,得來世美貌,莫磕頭,膝下有鮮花!

我這麽做,是有點效果的,佛像前有鮮花,顧客當然不敢跪在鮮花上磕頭。磕頭的人少了,但磕頭現象還是沒有被杜絕,仍有極少數走極端的人,他們緊挨著鮮花,遠遠地對著佛像磕頭。我不讓他們磕頭,他們就要和我動手!而我,是堅決不允許在餐館裏磕頭的,如果成批的人在餐館裏磕頭,那像什麽?

我肚子一輪,想出了一個餿點子――

在鮮花的外圍鋪上一攤刺,再豎一個牌子,上寫:如想修得正果,須當披荊斬棘。人雲:佛果難得。

這一著果然湊效,終於沒有人要磕頭了。事實上那些人,讓他們磕頭容易,要他們披荊斬棘就難了,禪宗二祖慧可在達摩麵前斷臂示心,他們能做到嗎?吵死吵活要磕頭的人,並不是真學佛的人――對皇帝磕頭的人,真的忠於皇帝嗎?

初七晚,磕頭大王來了,這個人是個中年男子,大概五十來歲,話特多,嗓門又大,叫叫喳喳的。他進門後,發現鮮花前放了一大片刺,不能磕頭了,就怒衝衝的說:“以後不來吃飯了!都不給磕頭,還來吃什麽飯?”

我走上前,對他行禮道:“您好!能聽我說幾句嗎?”

磕頭大王眼睛一白,道:“都不給磕頭,還有什麽好說的?”

“我們這兒叫臨水粥道館,不叫臨水磕頭館,到這裏是喝粥的,不是磕頭的,我不是不讓您磕頭,我哪有權力剝奪您磕頭的權利呢?這不是侵犯人權嗎?我是說您磕頭找錯了地方!磕頭要到廟裏去磕!不能在我們餐館裏磕!”

我正在理論時,以前的磕頭大王――曹華夏來了。我稱他為“以前的磕頭大王”,是因為曹華夏以前到廟裏磕頭特猛,有地摧山崩之勢,後來他受我的影響,改了。

曹華夏問:“怎麽回事?”

我說:“我們不讓他在這裏磕頭,他生氣了。”

曹華夏對磕頭大王說:“這位先生,信佛不需要拚命磕頭的,我以前和你一樣,特喜歡磕頭,後來承蒙這個大法師的教導,現在我改了。學佛呀,隻要你在心裏牢記佛陀的教誨,沒有私心,與人為善,待人溫和,內心平靜,就足夠又足夠了!磕頭真的沒什麽大的作用!”

磕頭大王一擺手說:“我不跟你們說!我走我走!”說完走了。

曹華夏擇一位子坐下,並點了兩樣粥。

我說:“這幾天都在給親戚拜年嗎?”

“一直都在拜年,中午在人家喝了許多酒,晚上想到你這裏喝幾碗粥,這幾天喝酒都喝怕了,喝得天昏地暗的,酒席上的勸酒沒完沒了,太煩了!”

“布施了嗎?”我問。

“布施了!從初一到初三,我什麽事沒做,跑到永勝縣農村,見到老、弱、病、殘的人就給錢,多則一萬,少則一千,錢全部舍了出去。師父,我覺得好奇怪,錢散完了,我覺得好開心!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這種快樂比賺錢的快樂大多了!”

我欣慰的笑了笑,說:“這是千金散盡的快樂啊!曹老板,李白說千金散盡還複來,就是說隻有散盡千金,廣為布施,才能獲得萬金,大舍才有大得。”

曹華夏還是喃喃自語:“我真的很開心,從未有過的開心。”

“我不是說過了嗎,你這個人有善根,所以你做了善事,就覺得開心。”我說,“大舍就有大樂,為什麽有那麽多人樂於做慈善事業,你想想啊,如果他們在布施後不快樂,他們會做慈善嗎?”

“人是應該經常布施,這對自己的身心非常有好處。”

“那是肯定的。另外,布施後就不要去想了,老是想著我已經布施了,是沒有功德的。還有,布施時要做到不思回報,想著回報的布施,也沒有功德。你越想著回報,就越得不到回報!反過來,如果你不思回報,往往回報自來。這個理論是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裏說的,佛祖說做任何事要做到無我相,什麽叫無我相?就是不要想著自己,不想著自己才對自己最有利。”

曹老板點的粥上來了,我起身說:“你吃吧,我過去一下。”

曹老板放下勺子,說:“我喝粥急什麽?心急喝不了熱粥。師父,我還有話要跟你說。”

我別過頭,笑笑說:“盡管吩咐吧。”

“明天聽音寺要舉行開光典禮,我想去看看,你明天有沒有空去?”

“我知道這件事,聽音寺給我們禪定寺發了請柬,發了請柬,不去哪行呢?”我說。

“據說一個人看了七次開光,就會一生好運。我已經看過三次了,明天再看一次,就有四次了。”

“不要刻意去想這個,刻意去想這個,就失真了,不靈了。”

我對他擺擺手,向吧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