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挫對手

由於朱元璋接連不斷地屠戮功臣,到洪武末年,僥幸逃過一劫的耿炳文已是碩果僅存的老將。燕王起兵後連打勝仗,使建文帝在北平內外備燕的部署化為泡影。於是,建文帝便命耿炳文率師北伐,結果是大敗而歸。

當燕王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無堅不摧地攻城略地的時候,建文帝每天都還在和方孝孺等人討論複古改製的事。大體就在燕王起兵的同時,建文帝用方孝孺為翰林侍講。建文帝也好讀古書,有什麽疑難就向方孝孺這位大儒請教。

他們按《周官》更定官製,方孝孺也由翰林侍講改名為文學博士。他們討論更定律令,減輕刑罰,以仁義治國,還要合並州縣,裁減冗員,還饒有興致地討論如何實行井田。這種情景與北邊硝煙彌漫的戰場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它表明,建文帝低估了燕王的實力。他把對付燕王的事交給齊泰、黃子澄去辦,自己潛心於複古改製,這就必然要一再地貽誤時機。

七月二十四日,就藩在宣府的穀王穗慌慌張張地回到京師,向建文帝報告燕王起兵之事。這時,前方不斷失敗的戰報接二連三地傳來,特別是宋忠在懷來大敗的消息傳來後建文帝才感到北邊的形勢比較嚴峻了。他召集廷臣集議,商討對策。齊泰主張公布燕王反叛的罪狀,削去他的宗室屬籍,出師征討。有的大臣認為燕王有叔父之尊,這樣做有些過分。齊泰爭辯道: “明其為賊,敵乃可克。”建文帝采納了齊泰的意見,並下詔書,告之天下,出師伐燕。

那麽,誰來充任伐燕的統帥呢?洪武時期南征北戰的老將差不多都被殺光了,這也正是藩王的兵權越來越重的一個原因。有人推測,倘若藍玉不被殺,而仍主持北邊防務的話,燕王未必能夠得手。藍玉是建文帝母親的舅父,凶猛善戰,絕不是宋忠、謝貴等人所能比擬的。但是這樣的猛將差不多都被殺光了,在僥幸活下來的幾個將領中,耿炳文較負重望,伐燕的重任就落在了他身上。

耿炳文和朱元璋是同鄉,都是濠州人。在與張士誠爭戰中,他攻占了江浙的門戶長興,並在那裏駐守十年之久, “以寡禦眾,大小數十戰,戰無不勝”,張士誠始終未能奪回。為此,朱元璋封他為長興侯。後來又多次奉命征討,多有戰功。朱元璋在功臣榜中把他列在徐達之後,為一等功臣。建文時, “炳文以元功宿將,為朝廷所倚重”。建文帝用他為征燕大將軍,應該說是個較好的選擇。

耿炳文這時已六十五歲,身板尚硬朗,奉命佩大將軍印,駙馬都尉李堅為左副將軍,寧忠為右副將軍,共同率師北伐。按照黃子澄奏請,建文帝又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指揮盛庸、潘忠、楊鬆、顧成、徐凱、李文、陳暉、平安等人,分頭率師並進。

提升程濟為翰林編修,充任耿炳文的軍師。耿塔是耿炳文的長子,他是建文帝長姐江都公主的駙馬,這時也隨耿炳文出征,充任前軍都督僉事。數路大軍號稱百萬,以期一舉攻下北平。建文帝還傳檄山東、河南、山西三省,務必保證北伐的軍餉供應。

鑒於北平布政司的官員大都歸降了燕王,朝廷又設置了平燕布政使司,以刑部尚書暴昭掌布政司事,駐真定(今河北正定)。暴昭曾充任北平采訪使,偵得一些燕王準備謀反的事,要建文帝早做防備。建文帝覺得他是個可靠的大臣,就派他去真定協助伐燕。當時,真定已成為討伐燕王的前方基地。

耿炳文親自率領的軍隊號稱三十萬,於八月十二日進駐真定。同時,都督徐凱率偏師抵駐河間,潘忠和楊鬆駐紮於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九千精銳的先鋒部隊抵據雄縣。這樣,在真定前方,雄縣、莫州和河間就成了對抗燕師的三道防線。雄縣離北平已經很近,這就擺出了隨時進攻北平的架勢。

耿炳文的長子耿塔建議,應派精銳部隊出其不意地直取北平,但耿炳文老成持重,未予采納。耿塔認為這是坐失良機,非常憂憤。

耿炳文率師北伐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北平。燕王知道耿炳文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從雙方力量的對比來看,南軍占有很大的優勢。對燕王來說,這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戰鬥,他必須親自率兵迎戰。

八月十五日,燕王率兵來到涿州,駐紮在劉備的故裏婁桑(在涿州西南15裏許)。在這裏,燕王讓部下稍事休息,飽餐一頓,把馬喂得飽飽的,做好一切進擊的準備。燕王對部下說:

“今天是中秋節,敵人不會想到我們會馬上趕到,一定會飲酒自若。我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定可以大獲全勝。”

隨即督軍速行,午後渡過白溝河,半夜時到達雄縣城下,隨即將城團團圍住。南軍沒料到燕軍會來得這麽快,他們還在飲酒賞月的當兒,燕軍已神不知鬼不覺地潛伏到城下。

當燕軍已將城團團包圍時,守城的南軍才發覺。南軍在城上大罵燕軍是叛逆之師,指責燕軍中秋節來攻太不仁義。城內的九千守軍是南軍的精銳,盡管是半夜間倉促應戰,但還是做了拚死的抵抗。燕軍在夜間發動進攻,黎明時便將城池攻破。南軍的一些將士雖然被俘,但拒絕投降,所以全部被殺掉了。燕王知道了殺俘這件事很生氣,他訓斥了殺俘的將領。

由此可以看出燕王作為一個統帥的高明之處。至於他說這一仗“所得甚少,所失甚多”,是指道義方麵說的,即殺俘是一件失人心的事。

從實際戰果來看,南下第一仗就打了個殲滅戰,長了自己的誌氣,滅了南軍的威風,是個不小的勝利。這一仗繳獲戰馬即達八千匹,對燕王的軍力是個有力的補充。因此,盡管燕王口頭上說“所得甚少”,但他內心還是十分高興的。

雄縣離莫州很近,大約四五十裏路,潘忠和楊鬆在莫州駐守。燕王估計,潘忠和楊鬆不會想到雄縣這麽快就會被攻下,一定會率兵來救援。燕王對諸將領說: “我一定要活捉潘忠和楊鬆。”大家都頗為迷惑,不知道燕王為什麽這麽有把握。

燕王命譚淵率領千餘士兵先過月漾橋,讓士兵潛伏在水中,等潘忠等過橋以後,聽到炮聲一起就馬上出來占據橋頭,切斷潘忠等人的退路。譚淵說,士兵無法在水中長時間潛伏,露出頭來又怕被敵人發現,應該另想良策。燕王便命士兵每人拿一束茭草,裹在頭上作為偽裝,人身子在水裏,頭露出水麵,有茭草包著仍可呼吸。燕王又命少部分勇士埋伏在路側,當看到潘忠等人與燕軍接戰後,即舉炮轟擊。

一切準備就緒後,燕王便登城遠望,看到潘忠等人果然率兵來援,就命張玉等人率軍出擊。雙方交戰之際,埋伏在路側的炮手即開炮向南軍轟擊,譚淵率領潛伏於水中的兵士奮起奪占橋頭,前後夾擊,南軍大敗,亂作一團,往前突圍已不可能,往後撤退,橋已被燕軍奪占。南軍一窩蜂地往橋上湧來,燕軍英勇阻擊,南軍有許多人墜入河中淹死,潘忠本人也被活捉。

燕王問莫州還有多少兵馬。潘忠說: “莫州城內還有萬餘兵士,戰馬九千餘匹。現在他們聽說我打了敗仗,一定會很快逃跑,馬上進兵,一定會很快奪占莫州。”燕王知道這一情況後,立即親自率領一百多精銳騎兵為前鋒,直奔莫州城下。莫州城內的南軍將士知大勢已去,無法抵擋,便全部投降了燕王,莫州城內的兵馬輜重轉眼之間都為燕王所有。

前鋒都是南軍中的精兵,還有眾多的騎兵,燕王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短時間內便將其消滅,其兵馬正好作為自己軍隊的補充,這為他在真定打敗耿炳文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