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名校教育體係

近年來,麵對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和文化日益多元化在教育領域的反映,學院更加關注對學生的服務精神與市場意識,采取了一係列措施與創新應對變革世界的挑戰。

教育創新

為進一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院近年來在課程建設上大規模重構了各專業的學術課程,以加強課程的跨學科性與課程信息化建設。一方麵,一些新開設的學科基本屬於跨學科類型,如語言、社會與學校教育研究課程。另一方麵,課程信息化建設的課程資源管理係統(ClassWeb)則極大地方便了師生教學活動的開展。概而言之,ClassWeb主要包括以下數個功能:課程大綱,所選課程材料的上傳與下載、作業發布、網絡討論區、教學評價、教學軟件下載、信息通告、個人信息設置等。此外,學院為減輕現有教員的課程負擔,同時為彌補新設課程的師資短缺,學院從紐約市地區的其他高校,尤其是從哥大其他院係聘請了大量兼職教授前來授課講學。

其二,學院積極依據學生特點開展靈活授課。有鑒於所招學生之中73%為在職學員,合理的授課時間安排對這部分學生而言尤為重要,是故學院將大部分教學時間安排在下午3點以後及晚間授課,部分短期課程還會集中安排於周末開展。此外,學院還為在職學生開設了大量混合型課程,即將現場上課與網絡課程相結合,以滿足在職學生的學習需要。

其三,新設課程中心滿足市場需求。為整合學院各類教科研資源,為社會尤其是紐約地區提供更好的專業服務,學院新設成立了教育超越與創新中心,主要開展繼續教育、專業發展培訓、企業學習解決方案等三

類專業服務,每年為非注冊入學學員提供250門不同類別的終身學習型課程。其課程形式包括現場教學課程、遠程教學課程、講習班、講座、座談會、學術前沿會議、影片觀摩與探討等多種,獲得了社會效益、學員效益與學院效益的多贏。

其四,近年來學院在組織內部創新上同樣頻頻出手,尤以圍繞圖書館為核心的學術資源建設最為引人矚目。首先,對圖書館進行了大規模改建並進行了信息化改造,尤其是在圖書館內建置了大量4—20人規模不一的合作學習室,依據不同學習室的功能劃分,配備了各種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服務,所有學生可依據需求在圖書館主頁上免費預定學習室。其次,近年來學院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信息化軟件建設方麵創新層出不窮,極大地方便了師生們的科研與教學:EdLab是一個集教育研究、教學創新、在線出版、信息共享、未來圖書館發展探究於一體的教育實驗網絡;AfterEd則是一個類似於YouTube的教育視頻媒體資源庫與博客網,內容主要是由教員與研究生提供的全球教育現場考察視頻與全球教育新聞周播,頗具學術價值;隨身知識庫PocketKnowledge則是一個學術資源存儲與共享數據庫,個人可自由上傳與分享各類學術資源,其中學院100餘年曆史的檔案資料與數萬份本院碩博士學位論文盡囊括其中,極具史料價值;以及遠程課程教學網BlackBoard與Moddle等。

近年來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等三個視角對哥大師範學院作為世界一流教育研究生院所作的分析。事實上,任何一所世界一流的教育研究生院,其教科研與服務特征遠非本文所述的三個視角可完全透視,有待更為係統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教育理念

哥大對語言能力的強調,使得這裏70%的畢業生能流利地講幾門外語。每天早晨,都要有一個學生在同學麵前演講以鍛煉當眾講話的能力,這已經形成了哥大的傳統。隨著“中國熱”的升溫,哥大學生對中文的熱情也越來越高。來哥大一個學期認識的3個朋友,依次是博士、碩士、本科生的Sala,Jelemy和Lillian,雖然都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但如果不看他們的臉隻聽他們說的話,其語音語調語速會完完全全讓你誤認為是中國同胞。最小的Lillian還到中國參加過中文辯論賽。哥大最初的建校目標是:“在已知的語言、人文和科學領域內教導和教育青年。”

哥倫比亞大學小百科

哥倫比亞大學的教師及課程設置都必須圍繞以下3個問題來展開:一、讓學生學習什麽?二、用什麽方法教育學生?三、畢業時,學生除了學位和所學的知識外還具備何種世界觀?哥大最強調的一點是實踐,注重學校與社會結合,鼓勵教師走出課堂和學校,學以致用。哥大還經常舉辦研究生論壇,主席、評委都由學生自己充當,但會議程序和規格則完全和正式的研討會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