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室操戈

趙光義為什麽向同胞老兄下毒手呢?應該從兄弟二人之間的矛盾說起。

如前文所述,在生活上、親情上,太祖與弟弟趙光義之間不乏手足之情。但這無法掩蓋其間的矛盾和分歧。正如宋太祖所言,至高無上的皇位,誰不想呢?正是對皇位的覬覦和貪戀,促使趙光義撕開親情的麵紗,將斧子無情地砍向自己的親兄。

宋太祖在代周兵變中,親弟弟趙匡義扮演了重要角色。當聚集在陳橋驛的將士傳出想立“點檢”為天子的話後,擔任都押衙的李處耘首先將此信息傳遞給趙光義。趙光義當時擔任內殿祇候供奉官都知,他立即跟李處耘一起找到趙匡胤幕府的掌書記趙普共同商議下一步對策。從各種跡象看,趙光義和趙普實際上是這次兵變的幕後策劃者,他倆一直在宋太祖與將士之間密秘聯絡,伺機而發,直接導演將士擁立趙匡胤登上了皇位。清代學者曾明確指出,黃袍加身乃“太宗與趙普所經營籌度”。

正是由於趙光義(為避宋太祖諱,趙匡義改名趙光義)在宋太祖登基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所以他同趙普一樣深得太祖器重。先被任命為殿前都虞侯,領睦州防禦使。四個月後,太祖率兵,討伐叛逆李筠,任命趙光義擔任大內都點檢,留鎮京城。對此安排,剛剛目睹陳橋兵變的京城百姓驚奇地議論說:“點檢做天子矣。更為一天子地耶,此又人口木簡也。”但太祖對由其弟來擔任這個要職沒有任何懷疑。即位的那年年底,太祖親征揚州,討伐叛將李重進,再次命趙光義留守京師。這充分說明太祖對趙光義的信任程度。

杜太後於961年農曆六月去世後,太祖遵從母親遺命,準備將趙光義定為皇位繼承人,並付諸施行。七月,以趙光義兼開封尹、同平章事。開封尹這個職務不同凡響,五代以來似乎形成一種慣例,即凡屬皇族擔任開封尹,就意味著將是當然的皇位繼承人。此後,趙光義的地位青雲直上。乾德二年(964)兼中書令,開寶四年(971)賜予趙光義門戟十四支。又過了兩年,太祖封開封尹趙光義為晉王,朝會排班位居宰相之上。

如果說太祖即位之初,太祖、趙光義,包括杜太後、趙普等人在內都致力於宋王朝不短命、不改姓的話,那麽,當趙宋王朝初步穩定之後,這些人的想法就會發生變化未必那麽精誠一致了,個人的富貴及權力欲望逐漸膨脹起來。趙光義就是一個典型,他開始必須竭力維護家族利益,幫助哥哥掌穩政權。而一旦趙宋政權沒有落入外姓人之手的可能之後,他就沒有失去富貴的憂慮了,反而更多地考慮自己的地位、權力及前途。

趙光義在擔任開封尹的十幾年中,利用得天獨厚的地位和條件,在府中廣延豪傑,結交了一大批文武臣僚,培養了屬於自己的派係勢力。據文瑩《玉壺清話》卷七記載,趙光義“為京尹,多肆意,不戢吏仆,縱法以結豪俊”。當時,趙光義在京師開封的勢力炙手可熱。武將黨進曾接受太祖詔令,巡視京師,負責京城治安,嚴禁居民飼養鷹鷂等禽獸。街巷間滿臉堆笑有畜養者,他看見後一定要奪過來放生,而且每次都要罵上一句:“買肉不拿回家供養你父母,反而用來飼養禽獸,豈有此理。”有一次,他看見一個人手提鷹鷂,招搖過市,黨進像往常一樣,伸手去奪。那個人大聲說道:“此晉王鷹也。”原來,此人乃趙光義的親吏。黨進隻得滿臉堆笑,連賠不是,並奉承親吏說:“你千萬要好好飼養它,別讓貓狗抓傷著它。”這則逸事被“小民傳以為笑”,但它深刻反映出趙光義在開封府的地位與太祖實不相上下。趙光義的羽儀傘從,燦如圖畫,京師人驚歎說:“好一條軟繡天街。”

趙光義利用京師開封最高行政長官的優越職位,蓄意拉攏文武大臣,以取得他們的信任和好感。請客送禮是拉攏的常用伎倆。史載,趙光義在開封府聽說禦史中丞劉溫叟清廉正直,家境清貧,曾派府吏送給他一大筆錢,劉溫叟不敢當麵拒絕,隻得先存放在禦史府西舍一個櫃子中,請府吏貼上封條標簽。第二年端午節,趙光義又派人給劉溫叟送角黍、紈扇。送禮者還是上次送錢的那個府吏,他到西舍一看,原來貼的標簽竟然原封未動。

趙光義拉攏大臣的另一手段就是在一些大臣遇到困難的關鍵時刻,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從中為其斡旋解危,以達到收買人心的目的。太祖即位之初,有幾次想處罰過去曾與自己作對的人,都趙光義勸說阻止了。獲救的文武臣僚當然對趙光義感恩戴德。開寶五年(972)夏,國家倉儲糧食短缺,太祖很生氣,斥責權判三司楚昭輔,要治他的罪。楚昭輔惶恐害怕,不知所措。危難之際,他直接找到開封府,請求趙光義在太祖麵前美言幾句。趙光義看準了這是一個結交拉攏大臣的好機會,於是滿口應承,他讓幕僚陳從信想了個辦法,然後稟告太祖。太祖依計而行,事情很快辦妥,楚昭輔終於免受懲罰。就這樣,趙光義遍置黨羽,勢力漸盛,威望漸隆,羽翼漸豐。

起初,太祖或出於親情,或礙於情麵,對趙光義勢力的發展並沒有放在心上,也沒有引起應有的警惕,反而顯得過於自信。史載,開寶初年,有一個殿前都虞侯(禁軍將領)向太祖上奏,說到趙光義在晉王府肆意妄為,羅織黨羽,不戢吏仆,縱法結交豪傑,希望太祖引起重視,采取適當預防措施。結果太祖不僅聽不進意見,而且大發雷霆,他說:“我與弟弟晉王雍睦起國,和好相保,粗狂小人,意敢離間我們之間手足之情!”立即下令處死了上奏的將領。

倒是頗習吏事、老謀深算的趙普較早地發現了趙光義羅致心腹、廣置黨羽問題的嚴重性,他多次向宋太祖提及,應對趙光義有所警惕和警告。所以趙光義當了皇帝以後,曾說到如果趙普不被罷相,仍在中書主政的話,他就不可能當上皇帝。在趙普去世後,他又曾對大臣說他與趙普“有不足”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太祖自己通過一些事例也逐漸認識到趙光義勢力的發展是統治集團內部離心的政治力量,不可等閑視之,應該有所防範。

太祖對趙光義發展自己的勢力開始打擊。宋太祖與趙光義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滲透到各個方麵,以各種形式出現。據《默記》卷下記載,趙光義任開封尹時,有個青州人到京城來打財產官司,帶著一個十多歲的小女子。趙光義見她長得秀美出眾,想買下,那青州人沒有同意。趙光義手下有個叫安習的,自告奮勇願辦成此事。他用銀子將青州女子偷偷地買進開封府。不久,太祖知道了此事,下令搜捕安習。開封府隻得將安習藏於晉王府邸中,直到趙光義做了皇帝,他才被放出來。史載,晉王府邸幕僚曾上奏太祖,請求動用木場一棵大木材製造器用。太祖十分惱怒,在其奏表上批示說:“破大為小,何若斬汝之頭也!”實際上,太祖並不見得是不忍“暴用”木材,而是想表明他並不事事順著趙光義,並通過此事對趙光義在晉王府邸的所作所為敲警鍾。

太祖對弟弟趙光義有所警覺,有所防範,但對他們之間的矛盾和鬥爭的處理方式始終沒有采取過激的措施,更沒有像後來太宗對太祖及其弟侄那樣采取凶殘的手段來解決皇族內部矛盾。太祖雖然也有猜疑的心理,但這隻局限於異姓將領和大臣的身上。如果太祖也像趙光義那樣殘忍的話,那麽他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將趙光義殺掉,但他始終沒有這樣做。趙普作為心腹大臣,對太祖創業、守業起了重要作用,但他對趙光義過分發展勢力極為不滿。事實上,太祖對趙普的信任和重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趙光義的勢力發展起到抑製作用,使趙普和趙光義在其政治局勢中起到平衡作用。不過,後來局勢的發展並沒有太祖所期待的那樣理想。太祖罷趙普的相權,雖說是嫌其專權大甚,但“弗獲已”(不得已)的因素也占相當的比例。這個時候,太祖顯然傾向於趙光義,所以他一邊將趙普罷除,一邊對趙光義進行安撫,封之為晉王。這再次表明太祖不想把兄弟之間的關係搞僵,不想激化皇族內部矛盾。

從《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的有關內容看,開寶三年(973)以後,尤其是開寶九年(976),即太祖被趙光義謀害的那一年,太祖的表現有些反常,他雖然仍對趙宋前途及當朝政務充滿信心,但不如從前之處也非常明顯。他加強了對自己的反省,喜歡回憶往事,改掉了一些嗜好,甚至關心起了自己的壽命究竟有多長。這年二月,吳越國王錢假來朝,太祖派從來沒有在重大政治場合拋頭露麵的兒子德昭到睢陽迎接慰勞,並讓另一個兒子德芳出席宮廷正式宴會。

這年三月,太祖到西京洛陽視察,並令趙光義隨行。按以往的慣例,太祖每次外出,都是讓趙光義留守京師的,此次安排大出人們的意料之外。太祖在西京洛陽逗留了一個月,“還其廬駐蹕”,住自己童年住過的房舍。有一天,他用馬鞭指著一條小巷說:“我記得孩提時代得到一個石馬,曾和一些小夥伴玩過遊戲,多次被小夥伴偷過。後來我將它埋在這裏,不知道還在不在?”隨從人員在他指的地方一挖,果然找到了這匹石馬。太祖對自己的出生地洛陽懷有深深的眷戀,這裏的一草一木、往事不堪回首,宋太祖努力將自己的思緒從遙遠的童年時代躍回到現實中來。他曾經想把都城遷到洛陽,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對。趙光義這時也出來說話了,堅決不同意太祖遷都洛陽,甚至“叩頭切諫”。最後,太祖還是聽從了趙光義的意見。太祖為什麽遷都呢?他無非是想通過遷都,擺脫掉趙光義有強大勢力的開封府對自己的不良影響。太祖帶著趙光義巡視洛陽自有他的良苦用心,是希望通過洛陽之行,勾起弟弟對往事的追懷,從而喚醒弟弟的良知,以達到攜手共進的目的,而不要發生同室操戈的悲劇。在離開洛陽的時候,宋太祖來到父親的陵墓(安陵)前告別,悲痛地哭道:“今生今世將再沒有機會來此朝拜了!”憂鬱之情溢於言表。然後,更衣,取箭,登上闕台,把孤矢向西北方向射去。他指著箭頭落下的地方說:“這個地方就是我將來的安寢之地。”並將小時候玩的石馬埋在此處以做標識。從太祖臨終前的心理活動看,他一直沒有疏遠自己的骨肉兄弟,對趙光義的防範也一直控製在溫和的範圍之內。

太祖與趙光義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概括來說就是為了爭奪皇位。太祖即位伊始,趙宋政權尚不鞏固和穩定,那時皇權的威脅主要來自於異姓的高級將領,為了趙宋江山不改姓,趙光義十分樂意為鞏固哥哥的皇位出謀劃策,這對他自己保持榮華富貴也是必須的。史載,宋初加強集權、穩固統治的各種措施大多是太祖、趙普、趙光義在一起商議製定的。後來,當太祖皇位得到鞏固,外姓勢力無法構成對皇權的威脅的時候,趙光義的想法就開始轉變了,開封尹、晉王畢竟不如皇帝威風,他想君臨天下。而這時的宋太祖身體強健,事業正如日中天,這對隻比太祖小十二歲的趙光義來說是極為不利的。若等到太祖正常死亡,自己再繼位為帝,似乎遙遙無期。同時對急於為帝的趙光義來說無異於望梅止渴。他必須想方設法跨越開封尹、晉王與皇帝之間的這條鴻溝。尤其是趙光義覺察出趙普和太祖或是聯手,或是單獨行動,對他的勢力發展予以製止和打擊,就更加沉不住氣了,他先發製人,早就醞釀在趙光義心中的陰謀終於在開寶九年(976)十月二十日晚得到付諸實施。所以,“燭光斧影”一幕看似偶然,實則不能算作突然事變,它不過是太祖與趙光義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的產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