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液的發明

在1965年的一個冬天,克拉克教授正在做實驗,一隻實驗老鼠掉在了一個盛滿氟化碳的廣口瓶裏。

小白鼠在盛滿氟化碳的廣口瓶裏遊來遊去,過了3個小時才被實驗室工作人員發現。

克拉克教授看著剛剛從瓶子裏出來的小白鼠,非常激動:“這瓶溶液是用來製作麻醉劑的,小白鼠在溶液裏那麽久,居然還活著。這裏麵肯定有原因。”

克拉克教授立即著手對這件突發事件進行研究,原來氟化碳等氟酸化合物可以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和二氧化碳,靠著氟化碳等氟酸化合物釋放出的大量氧氣,才讓小白鼠存活下來。

這時克拉克教授想到:“人類血液中的紅細胞,也是和氟酸化合物一樣,是負責輸送氧氣,運載二氧化碳的。那麽氟酸化合物可以代替人類的血液。如果這個設想能夠順利實現,人造血液(氟酸化合物)在醫學上就可以樹立一個新的裏程碑。”

然後克拉克教授不斷地在千餘種氟酸化合物中做實驗。在數不清的失敗後,克拉克教授終於成功地找到了一種能和血液混合,而又不會對人體有傷害的人造血液,並成功地被廣泛應用於醫學界的許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