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是獲得幸福的重要途徑

由美國馬裏蘭州大學社會學家所做的一項新的研究得出結論,不幸福的人看更多電視,而聲稱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在閱讀和社交活動花更多時間。這一研究發表在2008年12月份出版的《社會指數研究》雜誌上。這個結論是建立在對於3萬名成年人的調查數據之上,其調查時間更是持續了30年(1975—2006),應該說是有很強的說服力的。

幸福是一種感覺。作為社會性很強的人,社交是獲得幸福的一條不可或缺的途徑。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有五項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五項需求依次由低至高,一般來說,隻有低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才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作為當代青年,生理與安全這兩種低層次的需求一般來說容易實現,而尊重與自我實現這兩種高層次的需求又還隻是“在路上”。因此,社交這個居於低層次與高層次之間的需求,正好是當今年輕人所急需的。他們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融洽,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

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雙倍的快樂,而你如果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訴,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人的天性是喜歡得到快樂,擺脫憂愁,而社交可以滿足人們的這個願望。它可以使人們獲得知心朋友,可以得到他人的關懷和幫助,可以活躍而豐富人們的社會生活,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

社交是人獲得幸福生活的保障。生活就是與人相處,相處得好,就生活得好。如果我們有一個能對之吐露生活瑣事的朋友,也就開鑿了一條通往美好生活的通道。而一旦失去傾訴心聲的知己,生活也就頓然失去光彩,變得一切空虛、恍惚。社交可以幫助我們領悟生活的意義,促使我們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感受生活的愉快和歡樂。

社交的好處還有很多,它是你人生要完成的首要課題,誰掌握了社交的本領,誰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然而,遺憾的是,現實中不懂社交、為社交難題所困擾的人實在太多了。他們雖然有想與人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的良好願望,卻往往不知所措,甚至時常碰釘子,因而鬱鬱寡歡,仿佛生活也失去了意義和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