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開朗的人如何完善自己

讓你的話更動聽

開朗型人能侃侃而談,但是卻很少注意談話的方式與策略,也不太顧忌對方感受,因此,他們就會“言多必失”。對他們而言,需要學習的不是如何張開嘴巴說話,而是如何讓嘴裏的話語更動聽。

說話的學問真是太大了。有些話,人們講了半輩子,有問題卻不能自知,甚至得罪了人還弄不清是怎麽回事。

李華到達廣州的那天,請劉福去接機,劉福見到他之後問:“聽說你的表哥就住在附近,為什麽不找他就近來機場接你呢?”

李華說:“他忙!”

誰知就這樣得罪了劉福。劉福心想:“喔!他忙,難道我就不忙?他的時間值錢,我的就不值錢?”從那時起,也就不大理李華了。

李華自然是無心得罪了老同學,自己還不知道。但是你想想,如果當時李華能回答:“因為我跟你的交情比跟我表哥還好,我巴不得一下飛機就能見到你這個老同學!”是不是要好得多呢?

由此可見,懂得講話技巧的人能把一句原本並不十分中聽的話說得讓人覺得十分舒服。與此相反,一件很好的事有可能被不懂得講話技巧的人搞砸了。

有一位官員對事事請示的部屬不大滿意,但是他並不直截了當地命令大家要各司其職,而在開會時說:“我不是方方麵麵都像各位那麽專精,所以今後簽公文時,請大家不要問我該怎麽做,而改成建議我該怎麽做!”

還有一位在外交部任職的官員,當他要部屬到他辦公室時,他從來不說:“請你到我辦公室來一趟!”而是講:“我在辦公室等你。”

這兩個人都是巧妙地把自己觀點的位置由“主位”改成“賓位”,由真正的主動變成被動的樣子,當然也就容易贏得下屬的好感。

至於最高明的,要算是那懂得既為自己“造勢”又能為對方造勢的人了。

一位被派駐英國的美國外交官,他在臨行酒宴上講的一段話,真的妙極了!

他說:“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過人之才,不可能擔任外交工作,而且一做就是十年。而我沒有什麽過人之才,憑什麽能一做就是十幾年呢?這道理很簡單,因為我靠了你們這些朋友!”

多漂亮的話啊!短短的幾句話,連續三個轉折,既有自信,又見謙遜,最後卻把一切歸功於朋友,怎不令人舒服愉快?

你無論擁有多高的天賦,受過多高的教育,穿上多漂亮的衣服,擁有多豐厚的財產,如果無法用優美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人際關係就會大打折扣。一個人要想讓別人喜歡自己,就必須鍛煉自己的說話技巧,隻有這樣,才能找出開啟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大門,使彼此的心靈接近,使自己在各種各樣的人際交往中大受歡迎,與他人融洽相處,在生活和工作當中如魚得水。

時常聽到有人批評他人“少根筋”,指的就是不看情況胡說八道,如在壽宴上對著壽星大談人壽保險的好處;對著孕婦說“這年頭養孩子沒有什麽好處,翅膀長硬了就飛了”;對新郎新娘說“今天的喜宴好吃極了,下回別忘了再請我,我一定捧場”;或是別人就要出遠門旅行了,卻對他們大談今年發生了多少起飛機失事。

也許有時你隻是說得高興,沒注意到和你談話的人的情況,並且不是故意的,結果在不知不覺中傷了人;也有可能真的是“少根筋”,木頭腦袋轉不過彎兒來。所以我們在說話前要先看看周圍都有些什麽人,這些人目前又是什麽狀況。

檢點細節

開朗型人與他人來往時,一般不注重交際中的細節問題,言談舉止非常隨便。他們不注意別人的心理感受,認為彼此之間都是熟人、朋友,可以無話不談,做事不必那麽認真,別人不會對自己有什麽看法。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不注重細節的人在交際場合並不受人歡迎,常常會遭到他人的反感與不滿。人與人之間雖然不能過於計較,可是常常是在細枝末節上,卻體現出一個人的品質與修養。如果你不注意這些細節問題,就給你在人際關係中帶來負麵影響,最終影響到你同他人之間的關係。

有這樣一位男士,他穿衣服很不講究。在夏天的時候,他在辦公室有時還光著膀子,腳上穿著拖鞋。如果單位都是先生還好說,可是在女士麵前,就太不雅觀了,女同事見了他常常是躲得遠遠的。有人對此提出過忠告,領導也批評過他,可是他好兩天就老毛病又犯了,還是我行我素。時間長了,大家對他十分反感,他倒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還說:“天太熱了,我這麽胖,穿上衣服就出汗,大家體諒體諒我。”可是夏天熱的也不隻是他一個人,如果大家都穿得隨隨便便地上班,都和在家裏一樣,那還成什麽樣子。即使是在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行為舉止也不能夠太隨便,否則,就會大大影響你的形象和人際關係。

老張是個熱心人,誰家要是有什麽事,他都會幫一把。可是他有一個毛病,就是不注重細節。如果你家正在吃飯,正巧讓他趕上了,沒等你讓他吃,他會馬上坐到飯桌前,喝酒吃飯,毫不客氣。一開始,由於大家對他印象好,誰也沒有往心裏去,可是時間長了,就對他產生了看法,認為這個人也太隨便了,雖然人是好人,可是這一點卻讓人無法忍受。有一次,小王家正在吃午飯,他一進屋便說:“好香啊!我看一看做的是什麽菜?啊,這菜我最愛吃了,小王,快給我拿雙筷子,讓我嚐嚐。”說完,他找了一個椅子坐下,等著吃飯。這一吃不要緊,從下午2點多一直吃到晚上8點多,一邊吃一邊嘮嗑,天南海北,無所不談。吃了一下午,他也不覺得累,菜涼了,他說:“再給熱熱。”等熱完了,再接著吃。沒完沒了,實在無法讓人忍受,可是誰也不好意思對他說出來。那天小王的兒子

放學回來還沒吃飯,就對母親說:“我都餓了。”母親說:“再等一會兒,等客人走了再吃吧。”可是又過了好久,他還沒有要走的意思。小王急了,走到屋裏,裝作打瞌睡。老張看見了對小王說:“你看,我在這待了這麽長時間,孩子都困了,孩子們都還沒吃飯吧?我走了。”老張總算是走了,如果小王不這樣做,他還不知要待多久呢?小王對他這一點也十分反感,隻因為彼此都是多年的朋友,不好意思說出來。後來,隻要老張在小王家吃飯的時候進來,他們就趕緊收拾桌子,說:“你趕的真是不巧,我們都吃完了。”就這樣把老張拒絕了。

在人際交往中,一些細節問題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也不能忽視。不然,就會影響到你與人相處。

一部名為《細節》的小說,其題記為:“大事留給上帝去抓吧,我們隻能注意細節。”作者還借小說主人公的話做了注腳:這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壯舉都不如生活上一個真實的細節來得有意義。

阻礙腳遠行的往往不是高山,也不是大河,而是鞋裏一粒細小的沙子。開朗型人千萬不要再以為“不拘小節”是一種瀟灑,是一種成就大事的氣派,因為人際交往中能顯示你為人的“大事”很少,別人對你的印象與評判,大都來自於細節。

不要隨口許諾

說某種性格的人不守信用,似乎有“一棍子打死一船人”的嫌疑。我們對開朗型性格的人在講信用這一課上,嚴謹的說法應該是:不要隨口許諾。

開朗型性格的人都有一種隨口許諾的毛病,而隨口許諾的後遺症是“寡信”——自古以來,“輕諾必寡信”。

有許多諾言能否兌現得了,不隻是決定於主觀的努力,還有一個客觀條件的因素。有些照正常的情況下是可以辦到的事,後來因為客觀條件起了變化,一時辦不到,這是常有的事。開朗型要想贏得他人的信任,就不要輕率許諾,更要注意許諾時不要斬釘截鐵地拍胸脯,應留一定的餘地。當然,這種留有餘地是為了不使對方從希望的高峰墜入失望的深穀,而並不是給自己不做努力埋下契機。

在與人交往時,我們常會聽見或說過那些並非出自本意的客套話,而人們對於這些社交辭令也往往不加重視。

比方說,當一群人在談論戲劇時,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對話:“我非常喜歡欣賞戲劇,尤其是刻畫現代人生活點滴的戲。”

“你真喜歡那樣的戲呀!真巧,我認識一位劇場經理,他們的劇場最近要推出你欣賞的戲種,這樣吧!改天我幫你要一張戲票。”

這是極典型的雙方均不認真的社交對話。如果說這是約定,倒不如說它是談話時的潤滑劑。

如果有一天,當你與客戶談話時,客戶談到海南的椰子很有名時,他說出此話的原因,當然不是在暗示你,他想要吃椰子,而隻是將椰子列入話題罷了。因此,在聽到你說“正好下周我去海南,到時候我帶來兩隻送給你”後,對方自然會擺出一副像煞有介事的模樣,回應“好啊!”實際上,雙方從未將此話當真。

雙方都未當真倒不要緊,要緊的是總會有些當真的人,苦苦地等候著

你的“戲票”與“椰子”——而你卻完全沒放在心上!想一想,你的所作所為會給別人留下何等惡劣的印象。

有人以為逢人便說“改天我們去吃個飯吧”或“改天我們去喝杯咖啡”是八麵玲瓏的做法,實際上,所得到的效果卻適得其反。在表麵,對方也會因場麵的關係而應聲附和,但在私底下卻對你經常開支票,而且是不能兌現的空頭支票,產生極大反感,對你的信任度更是逐漸降低。

曾子殺豬取信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由一天,曾參的妻子上街,兒子哭著要跟著去,妻子哄他說“你在家裏等著,媽媽回來殺豬給你吃!”兒子信以為真,不哭鬧了。妻子從街市回家,隻見曾參正拿著繩子在捆豬,旁邊放著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趕上去說:“我剛才是哄孩子,你怎麽當真呢?”曾參嚴肅而認真地說:“那可不行,當父母的不能欺騙孩子。如果父母說話不算數,孩子小不懂事,就會跟著學,這樣就起了教孩子說假話騙人的作用,那就太不好了。”妻子為難地說“那可怎麽是好?”曾參果斷地說:“就照你說的辦吧!這叫‘言必行,行必果’。”

還有一些人在麵對別人的請求時,雖然心裏很想拒絕,但是覺得拒絕了對方便是傷害了對方的自尊心,或是擔心被指責為不講義氣,所以就違心地答應下來,隨後懊惱不已,因為不能夠去實現而失信;有的人好輕易許諾,以顯熱情,但又沒有足夠的能力兌現諾言,往往失信;有的人事到臨頭或興奮時刻,慨然應允給別人某件物品,以示慷慨,可冷靜之後,又十分舍不得,後悔莫及,吝嗇占了上風,常常失信;有的人對於自己根本辦不到的事也拍胸脯,打包票,事後總不能兌現,時時失信。這些人往往不知道做人要以嚴格守信為先,不知道既然許諾他人,就要不惜一切的給予絕不能吝嗇,就要竭盡全力去實現而毫不動搖的道理,這樣做的後果,往往使他人懷疑和不信任這些人。

所以,是否對他人許諾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當自己無能為力或心裏不願給予或是難以給予的時候,我們應保持緘默,或者誠實地說一聲“不”“對不起”。在回絕的時候應做到友好、輕鬆、誠懇,因為這樣的拒絕並非惡意,別人會理解你的苦衷並給予體諒的。

信譽許諾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對不應辦的事情或辦不到的事,千萬不能輕率應允。一旦許諾,就要千方百計去兌現。否則,就會像老子所說的樣:“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一個人如果經常失信,在人際關係中將陷入孤立的狀態。

明代《鬱離子》一書中,有如下一則商人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濟陽某商人過河船沉,他拚命呼救,漁人劃船相救。商人許諾:“你如救我,我付你100兩金子。”漁人把商人救到岸上。商人隻給了漁人80兩金子,漁人斥責商人言而無信,商人反責漁人貪婪。漁人無言走了。後來,這商人又乘船遇險,再次遇上漁人。漁人對旁人說:“他就是那個言而無信的人。”眾漁人停船不救,商人淹死河中。這就是言而無信的後果。

東漢時,汝南郡的張劭和山陽郡的範式同在京城洛陽讀書。學業結束他們分別的時候,張劭站在路口,望著長空的大雁說:“今日一別,不知何年才能見麵……”說著,流下淚來。範式拉著張劭的手,勸解道:“兄

弟,不要傷悲。兩年後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會。”

落葉蕭蕭,籬菊怒放,這正是兩年後的秋天。張劭突然聽見長空一聲雁叫,牽動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語地說:“他快來了。”說完趕緊回到屋裏,對母親說:“媽媽,剛才我聽見長空雁叫,範式快來了,我們準備準備吧!”“傻孩子,山陽郡離這裏1000多裏,範式怎麽來呢?”他媽媽不相信,搖頭歎息:“1000多裏路啊!”張劭說:“範式為人正直、誠懇、極守信用,他不會不來。”老媽媽隻好說:“好好,他會來,我去打點兒酒。”其實,老人隻是怕兒子傷心,寬慰寬慰兒子而已。

約定的日期到了,範式果然風塵仆仆地趕來了。舊友重逢,親熱異常。老媽媽激動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淚,感歎地說:“天下真有這麽講信用的朋友!”範式重信守諾的故事一直被後人傳為佳話。

講信用,守信義,是立身處世之道,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和情操,它既體現了對他人的尊敬,也表現了對自己的尊重。但是,我們反對那種“言過其實”的許諾,我們更反對“言而無信”“背信棄義”的醜行!

講信用是忠誠的外在表現。人離不開交往,交往離不開信用。“小信成則大信立”,治國也好,理家也好,做生意也好,都需要講信用。一個講信用的人,能夠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人們可以根據他的言論去判斷他的行為,與他進行正常的交往。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說話前後矛盾,做事言行不一,人們無法判斷他的行為動向,就不會與這種人進行正常交往。

交幾個知心朋友

在現代人的語境中,“朋友”似乎與“熟人”等同,於是,開朗型人便有了沾沾自喜的理由:我的朋友滿天飛!

然而,朋友滿天飛,知心能有幾?在熟人即朋友的今天,沒有幾個知心朋友,你的人際關係隻是一堆泡沫而已:表麵好看,實際上一陣風就能將他們刮跑,一個浪就能將他們卷走。

要想找幾個知心朋友,開朗型人有必要改變一下自己交友的方式,把朋友撥拉一番,分分級。

要把朋友分等級其實不容易,因為人都有主觀的好惡,甚至在旁人提醒時還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

要把朋友分等級,對於感情豐富的人來說可能比較困難。因為他們往往在對方尚未把他們當成朋友時,就早已投入了感情,而且從內心把朋友分等級這件事覺得有罪惡感。

把朋友分等級,可以簡單地分為可深交級和不可深交級。可深交的,你可以和他們分享你的一切;不可深交的,維持基本的禮貌就可以了。這就好比客人來到你家,真正的客人請進客廳,推銷員之類的在門口應付一下就行了。

要根據對方的特性,調整和朋友交往的方式。但有一個前提必須記住,那就是不管對方智慧多高或多有錢,一定要是個好人才可以深交。也就是說,對方和你做朋友的動機必須是純正的。不過,人們常常被對方的所謂“身價”和“背景”所迷惑,結果把壞人當好人。

如果你目前平平淡淡或失意不得誌,那麽不必急於把朋友分等級,因為這時候的朋友不會太多,還能維持感情的朋友就應該不會是假朋友。但當你事業有成、手上有權和錢時,那時你的朋友就非分等級不可了,因為這時的朋友就有可能是另有所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