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實型性格的代表:馬皇後

朱元璋早年寄身寺廟,作了和尚,窮困潦倒,後見郭子興起兵反元,他就投到郭子興的軍中。郭子興見朱元璋氣宇不凡,相貌出眾,對他十分看重。朱元璋作戰勇敢,智勇兼備,打了不少勝仗,郭子興就對他更加器重。馬氏就是這個時候嫁給朱元璋的。

馬氏不是郭子興的親生女兒,而是他收養的義女。但怎麽說,這時馬氏的身份、地位是比朱元璋高許多的。馬氏早就聽說朱元璋之名,朱元璋也知馬氏是郭子興的義女,二人相互傾慕,結婚後十分和睦。朱元璋做了郭子興的乘龍快婿,不久就被提升為鎮撫,再加上他戰功赫赫,大家都尊稱他為朱公子。郭子興見朱元璋威勢日重,倒還沒有多想,他的兩個兒子看了卻心懷嫉妒,再加上朱元璋同他們稱兄道弟,他倆更覺不滿。於是,這弟兄二人密謀,想除掉朱元璋。俗語說,疏不間親。兄弟編造謊言,屢屢在郭子興麵前讒毀朱元璋。起初郭子興不聽,但說得多了,郭子興不免起疑,尤其是郭子興的性格不夠大度,偏懷苛刻,遇事不能明辨,易聽人言,所以,郭子興害怕朱元璋真的擅權自專,將來會危及自己。而這時,朱元璋並不知道郭子興對他已起疑心,在軍事會議上還是率先發言,不免有頂撞郭子興的地方。郭子興大怒,找了個借口,把他關了起來。郭子興的兩個兒子聽說了,覺得害死朱元璋的時機已經到來,便偷偷囑咐夥夫,不要給朱元璋送飯,把他活活餓死。

朱元璋未能回家,馬氏便探知了此事。她偷偷地跑進廚房,拿了一塊剛剛下鍋的熱餅,準備送給朱元璋吃。誰知剛出門就撞見了義母,她怕被義母看破,連忙把熱餅塞進懷中,熱餅燙在皮膚上,疼痛難忍。馬氏一麵向義母請安,一麵眼睛瞅著別處,臉上也顯出很不自然的神情。義母見她神情有異,叫住她尋根究底,後來馬氏實在燙痛難忍,就伏地大哭,說明了原委。等取出餅來一看,胸乳都被燙爛了。義母了解到這一情況,連忙勸告郭子興,郭子興也覺得關禁朱元璋太過分,再加兩個兒子暗害於人更是情理不容,於是放出了朱元璋,對兩個兒子大加訓誡。朱元璋知道了馬氏揣餅爛胸的事以後,大為感動,尤其是馬氏以此打動義母,再由義母說動郭子興,救出了自己的性命,還能使他恢複原職,朱元璋更覺得馬氏德足可敬,才足可佩。

郭子興做了滁陽王後,朱元璋帶領軍隊駐守滁陽,當時,嫉恨朱元璋的人散布謠言,說朱元璋手握重兵,為了保全實力,不肯出戰,就是出戰,也不盡力。郭子興性情耿直暴躁,信以為真,把朱元璋的得力戰將都調到自己的部隊,削弱了朱元璋的兵權,對朱元璋也冷淡起來,遇到戰事,也不和朱元璋商議,致使二人互相猜忌。

有一天,一隊賊兵到滁陽城邊,郭子興得知報告,立即把朱元璋召來,命令他把賊兵消滅掉。朱元璋接受命令剛要離去,郭子興又命令自己手下的一員將領與朱元璋一起出戰。朱元璋見郭子興這樣安排,知道郭子興對自己懷有戒心,也不計較。二人並馬出城,戰鬥剛剛開始,該將就被箭射中身體,調轉馬頭,奪路向城中逃去,將朱元璋的陣勢也衝亂了。賊兵乘機殺來。幸虧朱元璋神勇,擋住了賊兵的衝殺。等到眾兵衝過來,朱元璋反守為攻,衝殺在最前麵,殺得賊兵四處亂竄,爭相逃命而去。

朱元璋勝利回城,向郭子興報功,但郭子興隻是冷淡地敷衍了幾句。朱元璋非常懊喪,回到自己家中,長籲短歎。朱元璋的妻子馬氏見了,就關切地問:“聽說夫君打了勝仗,我正為你高興,為什麽夫君卻悶悶不樂?難道有什麽不順心的事嗎?”朱元璋說:“你怎會知道我的心事?”馬氏說:“莫非是我義父薄待了你?”朱元璋被妻子猜到心事,更加煩悶,說:“你知道了,又有什麽用呢?”馬氏說:“你可知道義父為什麽這樣對待你嗎?”朱元璋說:“以前怕我專權,已削了我的兵權。現在懷

疑我不肯盡力,我就爭先殺敵。雖然打了勝仗,你義父仍然對我冷淡。我不知道什麽地方得罪了他,也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才好。”

馬氏想了一會兒,問:“你每次出征回來,有沒有給義父禮物?”朱元璋聽了一愣,說:“沒有。”馬氏說:“我知道其他將帥回來時都有禮物獻給義父,夫君為什麽與別人不一樣?”朱元璋憤然說:“他們是擄掠來的,我出兵時秋毫無犯,哪裏會有禮物!就是有從敵人那裏奪來的財物,也應該分給部下,為什麽要獻給主帥?”馬氏說:“體恤民生,慰勞將士,理應如此。但義父不知道這些,見別人都有禮物,隻有夫君沒有任何表示,反而懷疑你私吞金帛,因此心中不高興,這才薄待了夫君。我有一個辦法,可以使你與我義父盡釋前嫌。”朱元璋問:“你能有什麽辦法?”馬氏說:“我這裏還有一些積蓄,把它們獻給義母,請義母向義父說明情況,義父一定很高興,不會再難為於你。”朱元璋覺得十分過意不去,說:“就按你說的辦吧,隻是這樣做太委屈你了。”

第二天,馬氏將自己積蓄的貴重首飾等物品一一揀出,送給義母張氏,並且說是朱元璋孝敬義父、義母的一點兒心意。張氏滿心歡喜地告訴郭子興,郭子興神色怡然地說:“元璋這麽有孝心,以前倒是我錯疑了他。”自此以後,郭子興對朱元璋疑慮漸釋,遇到戰事都和朱元璋商議。

翁婿和好,滁陽城從此鞏固。

一方是自己的丈夫,一方是自己的義父,要想解除二人的隔隙,談何容易?踏踏實實的馬氏努力而又積極地想辦法消除誤會,讓義父高興,保住丈夫的前程。有此賢妻何愁事業不成?

馬氏在郭子興病死之後,越發顯示出其辦事踏實的作風,在朱元璋身邊起決定性作用。朱元璋每次出兵打仗,軍中的文書多交給馬氏辦理,而馬氏總是能有條有理地處理好。

一個人越是在困境,越需要支持幫助,馬氏深知朱元璋的難處,所以義無反顧,堅定地支持著自己的夫婿。朱元璋同陳友諒會戰於南京,當時,陳友諒的勢力比朱元璋強大得多,很多人都認為朱元璋很難取勝。城中人心惶惶,竟有人挖地窖埋藏金銀。而此時,馬氏卻把自己的金帛拿出來鼓勵將士,激發士氣,結果朱元璋大勝,進而消滅了陳友諒建立的“大漢”政權。1367年,朱元璋又攻克了蘇州,俘虜了張士誠。於是在掃平群雄之後,朱元璋於1368年做了大明的開國皇帝,冊封馬氏為皇後。有付出就有回報,馬氏貴為國母,受之無愧。

馬皇後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曆盡艱險,不僅常常參與軍事,在空閑時間,還帶領婦女趕製軍衣,可謂竭心盡智,勞苦功高。作為一個女人,這的確是難能可貴的,但最為難得的,是她在建國以後的表現。在她被立為皇後以後,朱元璋曾深情地對她說:“朕起自布衣,登得帝位,外靠功臣,內恃賢後,為朕司書,為朕隨軍,為朕親緝甲士衣鞋,種種勞苦,不勝枚舉。古稱家有良婦,猶國有良相,今得賢惠如後,朕益信古語不虛。”馬氏卻說:“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不忘妾同貧賤,願無忘君臣同艱難。”馬皇後的話,可謂語重心長而又適得其時。

朱元璋把她比作唐代的長孫皇後,馬皇後謙辭不敢當,當知道到朱元璋要把馬皇後的宗族故舊請入朝廷、授予爵祿後,馬皇後叩謝道:“爵祿用以侍賢,不應私給外家,妾願陛下慎惜名器,勿徇私恩。”但朱元璋為了表示對馬皇後的感佩之情,還是追封了她的父母,並設廟四時祭拜。馬

皇後的這番話,不僅令朱元璋倍加感動,就是在數千年的中國曆史上也不多見,今人聽來,尚猶自敬佩。

對於子孫,馬皇後的教訓也非常嚴格,她生怕後人會變成紈絝子弟,就教育他們不忘艱苦。幼子朱施很受馬皇後和朱元璋的疼愛,長成後被封為周王。馬皇後怕他離開了自己會變壞,就特派江貴婦跟隨監視,並送給江貴婦一件紕衣和一根拐杖,告訴江貴婦說:“如果周王有了過失,就讓他披紕衣而受仗,紕衣是讓他不忘太祖起自窮苦,拐杖是讓他不忘刑律。他如果不能及時改正,那就回來報告我。”果然,周王到了封地以後,曾想放縱自己,但江貴婦嚴加督責,周王終未有大惡。

馬皇後出身寒微,一直不忘本色,雖貴為皇後,卻過著較為儉樸的生活。平時她衣不重彩,多穿絲麻織成的粗布,過去的破爛衣服什物也總是修補再用。但她並非吝嗇,在許多地方十分大方。有一次,朱元璋視察太學,馬皇後聽說太學生有幾千人之多,便問他們的生活是怎樣安排的。當她得知太學生是由國家供應飯食時,便說:“太學生雖免去了饑寒之虞,但他們的家屬卻不一定有生活保障,希望能給那些家境貧寒的太學生以補助,讓他們的妻子老小不至挨餓受凍。”馬皇後還特別建議設立了紅板倉,積聚財物贈送太學生的家屬,以保證太學生無後顧之憂,安心讀書。

馬皇後居後位的第15個年頭,突然病倒了。禦醫束手無策,馬皇後很平靜地對朱元璋說:“生死有命,禱祀何益?世有良醫,亦不能起死回生,倘服藥不效,罪及醫生,轉增妾過。”這種寧靜安詳而又慈悲的情懷使朱元璋及群臣大為感動。朱元璋問及遺言,馬皇後說:“妾與陛下起自布衣,賴陛下神聖得為國母,誌願已足,尚有何言!妾歿之後,隻願陛下親賢納諫,如是而已。”這番不是遺言的遺言,樸實而又深刻。朱元璋及群臣百姓,聞馬皇後病死,無不慟哭。據說在馬皇後靈柩起動那一刻,突然狂風大作,天降黑雨,在中國曆史上,天公做淚的英雄者多,令天公不敢睜眼的卻隻有兩個,馬皇後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