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快樂的鑰匙,在自己手中

有一個人一直管不好自己的鑰匙,經常不是弄丟了,就是忘了帶,要不就是反鎖在門裏。後來,他想老是撬開門也不是個辦法,所以配鑰匙時便多配了一把,放在隔壁鄰居家。他以為這下可以無憂無慮了。沒想到有一天他又忘了帶鑰匙,恰好隔壁的人也都出去辦事了,於是,他又吃了閉門羹。後來,他幹脆又在另一邊鄰居那裏也放了鑰匙。當他在外邊存放的鑰匙越多,他對自己的鑰匙也就管理得越鬆懈,為保險起見,他幹脆在所有可以拜托的鄰居家都存放了鑰匙,但最後就變成——有時候,他的家所有的人都進得去,卻隻有他進不去,因為所有的人手中都有他家的鑰匙。

他家的那扇門鎖住的,其實就隻有他自己而已。

以上這個故事,很耐人尋味。在現實生活中放棄自己的權利,讓別人來決定自己生活的人實在不少。他們把自己求學、擇業、婚姻……所有的問題統統托付給他人,失去了自我追求、自我信仰,也就失去了自由,最後變成了一個毫無價值的人。人生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失掉了自我的樂趣。

另外還有一個故事。有一位年輕的畫家把自己的一幅佳作送到畫廊裏展出,他別出心裁地放了一支筆,並附言:“觀賞者如果認為這畫有欠佳之處,請在畫上做上記號。”結果畫麵上標滿了記號,幾乎沒有一處不被指責。這位畫家的心情很糟糕。他找到了他的老師,把自己的遭遇告訴老師。老師叫他畫了張同樣的畫拿去展示,不過這次附言與上次不同,請每位觀賞者將他們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結果,當畫家再取回畫時,看到畫麵又被塗滿了記號,原先被指責的地方,卻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

年輕的畫家這次並沒有狂喜。因為他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的情緒不應該由別人來操縱。

專欄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報攤上買報紙,朋友禮貌地對報販說了聲謝謝,但報販卻冷口冷眼,沒發一言。

“這家夥態度很差,是不是?”他們繼續前行時,哈理斯問道。“他每天晚上都是這樣的。”朋友說。“那麽你為什麽還是對他那麽客氣?”哈理斯再問。朋友答:“為什麽我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

每個人心中都有把“快樂的鑰匙”,但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樂,因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它把快樂的鑰匙放在先生手裏。

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不聽話,讓我很生氣!”她把鑰匙交在孩子手中。

男人可能說:“上司不賞識我,所以我情緒低落。”這把快樂的鑰匙又被塞在老板手裏。

婆婆說:“我的媳婦不孝順,我真命苦!”

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決定,就是讓別人來控製自己的心情。

當我們容許別人掌控我們的情緒時,我們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於是抱怨與憤怒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我們開始怪罪他人,並且傳達一個信息:“我這樣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為我的痛苦負責!”

這樣的人使別人不喜歡接近,甚至望而生畏。

一個成熟的人能夠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望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自己的快樂與幸福帶給周圍的人。

我們身處的地方,不論是環境、人、事、物,都很容易影響我們的情緒,可是千萬別忘了,決定快樂的鑰匙,隻在你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