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沒有那麽多條條框框

張艾嘉是一個美麗而又傑出的全能女藝人。她祖籍山西五台,1953年生於台灣省。張艾嘉不但是優秀的歌星、演員,還是突出的女性導演、編劇、製片。曾榮獲兩屆台灣金馬獎影後、一屆香港金像獎影後、一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她是羅大佑口中的“小妹”,她是李宗盛、梁詠琪心目中的“張姐”,她是美國《時代》雜誌曾以三頁篇幅推介的人物,她是位德高望重的偶像。從影30多年來主演過近百部電影。步入20世紀80年代後,張艾嘉減少了幕前演出,醉心於幕後工作,所執導的電影得到行內人肯定,其中的《少女小漁》《今天不回家》榮獲多個電影獎項。

張艾嘉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始終活躍在電影圈中,見證著中國電影的發展,也經曆了香港特區和台灣省電影的新浪潮時期。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甜美溫柔的笑容,是當年張艾嘉年輕時最吸引人的地方。然而除了擁有美麗的外表,張艾嘉最讓人心動的還是她在電影方麵所表現出來的脫俗才情。

張艾嘉雖然事業上一直順順利利,但在愛情上卻經曆了幾許風雨。張艾嘉的首任丈夫劉幼林,曾任美聯社駐香港地區分社社長。當年張艾嘉25歲,這段婚姻隻維係了6年。第二任丈夫王靖雄。張艾嘉在37歲為他未婚生子,兒子名叫王令塵,英文名叫奧斯卡。王當時仍是有婦之夫,已經有一對20歲和17歲的兒子。次年,王才辦理好離婚手續,與張艾嘉正式結婚。

這段感情也讓張艾嘉嚐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當時她頂著勾引有婦之夫的罵名和之後的未婚產子的風波,令她備感身心疲憊,但是這個堅強的女子還是堅持了下來。她說兒子是她那個時候最大的精神支柱。

張艾嘉終於有了一個家,她的人生中心開始朝家人身上轉移。她給尚在繈褓裏的兒子奧斯卡製訂了一個清晰的計劃,決定從小開始培養兒子,讓他成為“張艾嘉”這個金字招牌上最耀眼的那點金漆。

都說“三代出貴族”,為了培養出兒子的貴族氣質,張艾嘉從最細微處開始,衣食住行時時處處刻意培養。兒子稍有不對就馬上糾正,以至於老公說她不像是在養兒子,像是在組裝電腦,把所有最先進的頂級軟件全部塞進去,卻不知硬盤本身能否容納。

張艾嘉的造星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到奧斯卡4歲多的時候,小紳士的雛形已經顯山露水了:一口地道的英式英語無可挑剔;不管是鋼琴還是小提琴,總能很漂亮地來上一段;和張艾嘉一起去西餐廳,盡管還不能幫媽媽拉椅子,卻一定會等到媽媽落座以後再坐下;在學校裏整天都保持幹淨與禮貌,是所有老師公認的“小天使”;所有的同學都用仰視的目光看著他。張艾嘉雖然看得出來兒子並不快樂,但她堅定地認為自己所做的沒有錯。

到奧斯卡5歲那年,張艾嘉的造星計劃開始進入了另一個階段。她決定把兒子推到了大眾麵前。那年,張艾嘉應邀前往泰國北部采訪難民村,她特意帶上兒子隨行。在拍攝過程中,張艾嘉把預先為兒子設計好台詞,並讓兒子背熟,然後將他推到了攝影機前。電視台播放後,香港地區頓時轟動,所有人都驚為天才。在香港成功後,張艾嘉乘勝追擊,隨即將兒子帶回台灣省,帶他參與了一個國際品牌的童裝展示會,並讓他上台走童裝秀。各大媒體紛紛對此大肆報道,奧斯卡在一夜之間又紅透台灣省。以後的日子裏,張艾嘉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不遺餘力地打造著兒子。而奧斯卡也不負所望,其表現可圈可點,很快成為第一童星。

人世間的事情,總是難以預料。當奧斯卡的路理所應當順風順水時,一個天大的意外出現了。2000年7月5日,10歲的奧斯卡在放學後失蹤了。幾個小時後,張艾嘉接到了電話——兒子被綁架了,綁匪開價2000萬元港幣。

張艾嘉為了籌集贖金,賣了自己的不動產,取空了所有的銀行存款,也隻有800萬元。與綁匪在電話裏討價還價之後,終於敲定以800萬元成交。盡管綁匪一再威脅不許報警,在再三斟酌後,張艾嘉還是暗中報警。警方很快通過電話監聽跟蹤查出了綁匪的藏身之處,將3名綁匪一舉擒獲。當張艾嘉打開奧斯卡藏身的箱子時,倒吸一口涼氣——綁匪已經在箱子裏準備好了香燭冥紙。很明顯,綁匪已經做好了收到錢就撕票的打算。

綁架事件,對10歲的奧斯卡造成極大的精神刺激。奧斯卡開始變得有點神經質,再也不願意出席任何公眾場合。一回家,奧斯卡就鑽進自己的房間鎖上門,就連叫他吃飯也不出來。把飯送到門口也不開門,隻允許用人把飯放在門口,等用人離開了才偷偷開門自己把飯拿進去。看著以往閃耀光芒的兒子,如今像一隻惴惴不安的小鼠般草木皆兵,張艾嘉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觀。

谘詢了無數心理專家,張艾嘉得到的建議隻有一個——時間療法。張艾嘉收起眼淚,告訴自己:這有什麽大不了的,老天已經對我很寬厚了,把活生生的兒子還給了我。她開始學著用母愛的本能去和奧斯卡共處,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他高興,由著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而不再是——要求他做這做那,設置很多條條框框。

張艾嘉在《兒子讓我懂得幸福的含義》一文中,曾這樣寫道——

“有一次在埃及,我們騎著一頭駱駝,在金字塔前麵端詳獅身人麵像,兒子坐在前麵,靠在我懷裏,駱駝脖子上的鬃毛蹭得他的小腿發癢,我讓他將腿盤起來,半躺在我的懷裏,左手幫他撫摸著蹭紅的小腿,右手輕輕摸著他的頭發。兒子忽然動了動,將腦袋往我的胸前擠了擠,夢囈般道:‘媽媽,謝謝!’"

這句感謝讓張艾嘉感慨萬千:“我讓他成為全校最優秀的學生,他沒有謝謝我;我讓他成為第一童星,他沒有謝謝我;我傾家**產去交贖金,他也沒有謝謝我。可就在落日大漠裏,靠在我懷裏的時候,他卻那麽由衷

地感謝我。一句謝謝,頓時讓我覺得所有的榮耀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我發覺這樣的生活才是兒子真正覺得幸福和滿足的日子。"

隨著奧斯卡的改變,張艾嘉也在發生著本質的變化。她不再張揚,學會了理解和同情,變得成熟和內斂。她說,通過兒子的綁架事件,她“終於懂得了幸福的含義是:生活平靜,家人平安。"

張艾嘉出身名門,外祖父曾是台灣省高官,父親是空軍軍官,母親是台灣省有名的大美人。出生不久,就跟母親去美國定居接受教育。這樣的身世,加上自己出道以來的風光與順暢,使她心氣很高,對於幸福的標準也是高高在上。這也就是她花那麽多精力去打造兒子的原因。她在為幸福處心積慮地打拚了半輩子後,才發現:幸福原來沒有那麽多的條條框框,“平靜”與“平安”就是幸福的真義。

看了張艾嘉曲折的心路,你會有什麽感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