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境遇是人格的養料

李哲垂頭喪氣地走進一座廟裏,向大師傾訴他一生不幸的遭遇:“我經曆無數的失敗,早年求學時,沒有一次考試能夠順利過關;踏入社會,經營許多生意,皆是以負債收場;然後四處求職碰壁,就算有一份工作,也是沒能做多久,就被老板開除;現在,連自己的老婆也忍受不了我,要求跟我離婚……”

大師問:“那麽,你現在想怎麽樣呢?”

李哲萬念俱灰地回答:“我此刻隻想一死了之。”

大師:“你有沒有小孩?”

李哲:“有呀,那又怎麽樣?”

大師笑了笑:“還記得你是怎麽教你的小孩走路的嗎?從他第一次雙手離開地麵,顫顫巍巍地站起身來,是不是所有家人都會為他喝彩,為他鼓掌?”李哲似有所悟:“嗯……是的……”大師繼續道:“然後孩子很快又跌倒了,你是不是輕輕扶起他,告訴他‘沒關係,再試試看,你會走得很好的!’"

李哲的語氣堅定了些:“對,我會幫他。”

大師:“孩子走走跌跌的,經過無數次的練習,還是走得不穩。你會不會失去耐心,告訴他,最後再給你三次機會,如果再學不會走路,以後終生都不準再給我走路了,幹脆我買個電動椅給你。”

李哲:“不會,我會再幫助他、鼓勵他,因為我相信,孩子他一定能學會走路的!"

大師:“那就對了,你才跌倒過幾次,就想坐輪椅了?”李哲抗議道:“可是,小孩子有人協助他,提攜他,而我……”大師:“真正能幫助你、鼓勵你的人是誰,此刻你還不知道嗎?”李哲想了想,朝大師重重地點了點頭,昂首闊步地走了。

大部分人都忽略了這一點,山穀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跌落山穀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因為他們花太多時間自艾自憐,而忘了留點兒精力走出去。

對於人生,可以確定的是,每個人都曾遇到過令人難以應付、甚至感覺無從下手的困境,有些人會利用人生的困境使自己成長,也有些人會在困境中潦倒一生。決定兩者之間的差異是他們不同的看待人生的方式。

有一句意大利諺語:“即使水果成熟前,味道也是苦的。”苦澀的感覺是人們成長與內心掙紮必然的一部分,我們可能常常這樣自語:“為什麽是我呢?我已經夠努力了,但命運總是與我作對,這太不公平了。”有誰沒有過這種感覺呢?然而,如果你任由自己陷於怨恨與絕望,你就永遠無法在人格上成熟起來,成長亦無從發生。痛苦的境遇就像是撒落在自我田野上的肥料一樣,可以促進自我的成長。田野中的禾苗,就是因為施肥

而能夠更茁壯地生長。

我們的人性並非一開始就發展得很完全。相反的,它是經過日常生活的競爭和挑戰之後才日臻完善的,就像一塊鐵在鐵匠的爐火中經過千錘百煉才能成形。

困境如火,燒過的草原,倔強的小草在來年春天會在灰燼中重生,並且因灰燼的滋養而更加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