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不為成功所累

讓珊珊永遠也忘不了的,是她上三年級時學校排戲時,她被選定扮演劇中的公主。接連幾周,媽媽都煞費苦心地跟她一道練習台詞。可是,無論她在家裏表達得多麽自如,一站到舞台上,她頭腦裏的詞句全都無影無蹤了。

最後,老師隻好叫珊珊靠邊站。她解釋說,她為這出戲補寫了一個旁白者的角色,請她調換一下角色。雖然她的話挺親切婉轉,但還是深深地刺痛了珊珊——尤其是看到原先由自己扮演的角色讓給另一個女孩的時候。

那天回家吃完午飯後,珊珊沒把發生的事情告訴媽媽,不過,細心的媽媽卻覺察到了她的不安,沒有再提議她們練台詞,而是問她是否想到院子裏走走。

那是一個明媚的春日,棚架上的薔薇正泛出亮麗的新綠。珊珊瞥見媽媽在一棵蒲公英前彎下腰。“我想我得把這些雜草通通拔掉。”媽媽說著,用力將它連根拔起,“從現在起,咱們這庭園裏就隻有薔薇了。”

“可我喜歡蒲公英,”珊珊抗議道,“所有的花兒都是美麗的,哪怕是蒲公英!”

媽媽表情嚴肅地打量著她,“對呀,每一朵花兒都以自己的風姿給人愉悅,不是嗎?”

珊珊點點頭,高興自己戰勝了媽媽。

“對人來說也是如此。”媽媽又補充道,“不可能人人都當公主,但那並不值得羞愧。”

珊珊想媽媽猜到了自己的痛苦,她一邊告訴媽媽發生了什麽事,一邊失聲哭泣起來。媽媽聽後釋然一笑:“但是,你將成為一個出色的旁白者。”媽媽說,並提醒珊珊自己是如何愛聽她朗讀故事,“旁白者的角色跟公主的角色一樣重要。”

一定要站在舞台的中央,一定要在鎂光燈的聚焦中,才算一個“成功人士”嗎?世界的舞台很大,中心的位置卻很小,大多數人任憑怎麽削尖腦袋也擠不進去,不甘心、不服氣、不平衡……種種負麵情緒如雜草般從心中長出,想不開,放不下,因此焦慮不堪、痛苦異常。

這些焦慮不堪的人,缺少的就是一種對“平凡”的承認與尊重。他們不能忍受平凡的工作,他們以為做人就應該活得光光彩彩、轟轟烈烈,卻不知道,平凡中孕育著偉大,偉大存在於平凡之中。

錢、權、名聲是財富,快樂與身心健康同樣是財富,而世俗的成功,往往過於注重前者而忽略了後者。我們為世俗的成功付出太多了,足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清單:精力、體力、時間、健康、親情甚至愛情……

有多少與我們生活中有關幸福的元素,在“成功”的借口中被我們忽視、漠視、擯棄。《史記》中雲:“利令智昏”,一個人為了“利”,最容易喪失自己的理智而做出蠢事,把自己推進泥潭。而世俗的成功,無一不與“利”有關,就這樣,所謂的“成功”變質成了一味毒藥毒害幸福的肌理,而我們卻欲罷不能。

係有黃金的鳥不能自由地飛翔,物化的成功最容易成你心靈的負累。我們應該拒絕的是平庸,卻應當允許自己平凡。擁有一顆平常心,我們就可以看清很多人和事的本來麵目,使我們不再急功近利,不再憂心忡忡,那樣,做起事來必然沉得住氣,耐得住心,有條不紊地一步一個腳印,這反而更容易走向成功。

當然,這裏所說的平常心,並非就是拒絕成長,拒絕雄心。過分地淡泊名利、克製欲望並不值得提倡。《菜根譚》中有雲: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大意是說,把功名利祿都看得淡本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但是過分清心寡欲而冷漠,對社會大眾也就不會有什麽貢獻了。可以這樣說,人類正是因為有了雄心壯誌,才學會直立行走,才從昔日的刀耕火種發展到今天的九天攬月。

那麽,如何做到既有雄心又不被這種雄心所累?“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人世的態度做事。”這句話是從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的一篇文章中提煉出來的。朱光潛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兩種人生態度:“絕世而不絕我”和“絕我而不絕世”。他指出理想的人生態度應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朱先生的文章寫於80多年前,但曆史的灰塵終掩蓋不住其深邃的思想。

人生之旅,難免坎坷重重,這時我們要以超然的態度去對待,這就是所謂的出世。生而為人,要做事謀生,積極主動地用有限的人生去造就更大的輝煌,這就是所謂的入世。出世與入世的態度聚於一身,看似矛盾,其實卻是一種矛盾的統一,是一種互補,一種和諧的關係。“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主要指的是人的心態,是一種做事之外的超然的態度。“以入世的態度做事”是指人的行動。二者不可偏廢,更不能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