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我們的心頭布滿陰霾時,如何雲開霧散?當我們被各種壓力壓迫得步履維艱時,如何讓腳步輕舞飛揚?

有智者在我們耳邊一再告誡:放下,放下,放下就是快樂,放下就是幸福!但,問題是:我們放不下。

二十多歲時,杜鵑失戀了。她很痛苦,因為她無法放下這段感情,也無力去挽回。她覺得自己付出太多,不應該是一個這樣的結局。一位長者開導她:“想象一下,在對方不愛你的情況之下,你們結婚,你們生子,你們廝守一輩子,他不愛你,而你也不會再愛他——你光支付‘愛幣’卻沒有回報,很快就會因情感透支而無力繼續支付。要是沒有趁早分手的話,形同陌路的你們發展下去將是一個多麽大的人生悲劇!所以,你應該感謝現在的失戀。”

杜鵑想想,也對。和一個不愛自己的人生活一輩子,真是一種鈍刀割肉般的酷刑,要比現在失戀難受一萬倍。這樣的感情,越早結束對自己越有利。

杜鵑想開了,心頭鬱結的氣就散了,先前錐心刺骨般的痛也消失了。她坦然地放下這段感情,瀟灑地和往事告別,神清氣爽地踏上了新的人生旅途。

原來,人之所以“放不下”,是因為“想不開”。一個人要想放得下,一定得先想得開。而如何“想”,則要看各自的功力。例如對於失戀,有的人認為是“和自己深愛的人分手”,而有的人則理解成“和不愛自己的人分手”。兩者之間誰更容易想開,誰更放得下,不言自明。再說事業,有的人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卻始終不見成功的曙光。不是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嗎?為什麽我這麽勤奮的耕耘卻換不回一點點收獲?命苦啊,老天不長眼呀……人在不知不覺中墜入痛苦的泥淖,不能自拔。能放下那些失敗的過去嗎?當然能,不過你必須學會換個視角想開些。愛迪生當年發明白熾燈時,燈絲的材料實驗了數千種材質都不理想。對於每一次的失敗,他都想得很開:“我又發現了一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了!”發現一條走不通的路,難道不是一種進步嗎?經曆一次失敗,難道不是一種增長見識嗎?

就算所有的努力白費,全部的付出泡湯,我們也沒有必要沉溺在痛苦之中。吉以色列第二代國王——大衛王的孩子得了重病,他為這孩子懇求神的寬恕而開始禁食。大衛王把自己關在內室裏,白天黑夜都躺在地上。他希望用這種方法求得天神的原諒,降福於他的孩子。然而,在大衛王的禁食祈禱進行到第七天時,患病的孩子終於死去了。大衛王的臣仆都不敢告訴他孩子的死訊。大衛王見臣仆們彼此低聲說話、神色戚戚的樣子,就知道孩子死了。於是,他問臣仆們說:“孩子死了麽?”臣仆們不敢撒謊,隻得如實回答:“死了。”大衛王聽了孩子的死訊,就從地上起來,沐浴後抹上香膏,又換了衣服,吩咐人擺上飯菜,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大衛王對著疑惑不解的臣仆們說:“孩子還活著的時候,我不吃不喝,哭泣不已,是因為我想到也許天神耶和華會憐恤我,說不定還有希望不讓我的孩子死去;如今孩子都死了,怎麽也無法複活了,我又何必繼續禁食、哭泣來折磨自己呢?我怎麽做都不能使死去的孩子回來了!"

當悲劇已成定局,我們也得如大衛王一樣想得開:我努力過了,奮鬥過了,爭取過了,我已經沒有任何在精神或肉體上虐待自己的理由,因為任何的抗爭與悲傷都無濟於事。既然無濟於事,那麽不如善待自己,過好自己的每一天。

天使之所以能夠飛翔,是因為他們有著輕盈的人生態度。如果我們能將感情、事業、生死的事情想開一點,那麽我們會發現我們其實背負了很多該放下卻未放下的東西。這些東西,妨礙了我們愉悅的心情,讓我們變成一個常常連自己都覺得可憐的人。

想開點,放下些。想開、放下是一種有彈性的生活方式。一個想得開的人,不僅放得下,而且挺得住。這樣說來,想得開真是一枚開心果、一粒解憂丹、一道歡喜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