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的愛默生

有一天,一個朋友慌慌張張地跑來對美國作家愛默生說:“預言家說,世界末日就在今晚!"

愛默生望著他,平靜地回答:“不管世界變成如何,我依舊照自己的方式過日子。”

愛默生的回答十分耐人尋味,他麵對動**不羈的人生采取的是一種“隨便”的態度,並從中獲得了快樂。

愛默生的生活態度,說明在世上想要享受真正的生活,一定不要在乎那些自己所無法掌控的壞消息。就算哪天世界末日真的會降臨到你的身上,你也無須擔心。世界末日你根本無法阻止,並且隻會來一次。而現在世界末日也還沒來,不是嗎?

就像某位哲人所說的:“我們不需要恐懼死亡,因為事實上我們永遠不會碰到它。隻要我們還在這兒,它就不會發生,當它發生時,我們就不在這兒了,所以恐懼死亡是沒有意義的。”

有天下午,周豔正在彈鋼琴,7歲的兒子走了進來。他聽了一會兒說:“媽,你彈得不怎麽動聽!”

不錯,是不怎麽動聽,甚至任何認真學琴的人聽到她的演奏都會挑出不少錯誤,不過周豔並不在乎。多年來,周豔一直就這樣不動聽地彈著,她彈得很高興。

周豔也曾熱衷於不動聽的歌唱和不耐看的繪畫,從前還自得其樂於蹩腳的縫紉。周豔在這些方麵的能力不強,但她不以為恥,因為她不是為他人而活著,她認為自己有一兩樣東西做得不錯就足夠了。

生活中的我們常常很在意自己在別人的眼裏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形象。因此,為了給他人留下一個比較好的印象,我們總是事事都要爭取做得最好,時時都要顯得比別人高明。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把自己推上了一個永不停歇的痛苦循環。

事實上,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一定要壓倒他人,也不是為了他人而活著。人活在世界上,所追求的應當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以及對自我的珍惜。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是否能實現自我,並不在於他比他人優秀多少,而在於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和滿足。隻要你能夠得到他人所沒有的幸福,那麽即使表現得不出眾也沒有什麽。在這方麵,許多人都應向周豔學習。

人的一生,如同在江河中泅渡。身邊有時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有時是長溝流月去無聲……一味地強渡搶渡,最容易陷入舉步維艱、事倍功半的境地。而如果你懂得了“隨”字訣,對於人生的各種變故與動**就不會那麽手足無措,大可以在輕鬆寫意中化解各種矛盾。

所謂“隨”,不是跟隨,而是順其自然,不躁進、不強求、不過度、不怨恨。《道德經》中“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一語道破了順其自然的根本理由——為了生存。有機的生命體從來都是柔性的,隻有在死亡之後才變得堅硬。而堅硬的東西通常都易受損、易碎、易滅失。所謂“柔弱者,生之途;堅強者,死之途”,因此,生存之本是順其自然,為人處世,亦是如此。

所謂“隨”,不是隨便,不是隨波逐流,而且還是一種有智慧的勇敢。它是懷著堅定的信念,順天道、識大體、持正念、擇正行,在順應中努力,在屈中求伸。要修成糊塗真功,先得學會“隨”字心法。心境放隨和了,身段就柔和了。能進則進,當止就止,於不經意間收獲豐贍的人生。

老子曾經讚美水說:上善若水。他認為水有七種美德(七善),其中有兩種分別為“事善能”“動善時”。前者的意思是:處事像水一樣隨物成形,善於發揮才能。後者的意思是:行動像水一樣涸溢,隨時順應天時。由此可見,道家的無為,實質上是指遵循事物的自然趨勢而為,即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違反“天時、地性、人心”,憑主觀願望和想象行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首詩出自無門慧開禪師。大自然非人力所能為,卻一年四季各應其時,各有其美。與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相比,其他種種不過是閑事罷了。

隨便一點兒,隨和一些,水自漂流雲自閑,花自零落樹自眠。世間熱鬧紛擾,你抽身而出,不為利急,不為名躁,不激動,不衝動,進退有據,左右逢源。這樣的人生,實在是活出了人生的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