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冷光的“細菌”

當台燈亮了很久,我們伸手摸一摸,是不是會覺得燙手呢?一般的電燈在發光的同時會散發熱量,所以一段時間後摸起來溫度會很高。但是有一種冷光燈,在打開時卻不會使溫度變高。他是由著名的科學家波義耳發明的。

波義耳生活在17世紀,他對細菌非常感興趣,一天,他隨手將許多會發光的細菌裝在了一個瓶子裏。到夜晚,這些細菌發出的光,居然照亮了整個屋子,並且這種光絲毫不會散發熱量,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冷光。“要是用它來照明,那該多好啊!”波義耳心想,“蠟燭沒有空氣就不能燃燒,那麽細菌發光會不會也和周圍的環境有關呢?”

於是,他做了一個實驗:用氣泵將瓶子裏的空氣一點點兒地往外抽。結果發現,這些細菌發出的光亮越來越暗,直至消失。

"細菌發光難道也與空氣有關係?"波義耳自言自語,便又把空氣慢慢輸入瓶中,細菌果然又亮了起來。這說明細菌發光同樣離不開空氣。

此外,他還發現,在發光的細菌上有一種特殊的物質——熒光素,這種熒光素在熒光酶的催化作用下,與空氣裏的氧氣結合,就能發出一種光,而且這種光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會產生熱量。

後來,人們根據波義耳的這個發現,用化學的方法製造出了一種新的光源——冷光。雖然冷光的直接發明者不是波義耳,可是其功勞卻被載入了史冊,現在所有的冷光技術幾乎都是根據波義耳發現的細菌的原理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