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傻”也是一種有效的製勝策略

“裝傻”,看似愚笨,實則聰明。人立身處事,不矜功自誇,才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也才可以成大事。

韓信是漢朝的第一功臣,在漢中獻計出兵陳倉,平定三秦;率軍破魏,俘獲魏王豹;破趙,斬成安君,捉住趙王歇;收降燕,掃**齊,力挫楚軍;連最後垓下消滅項羽,也主要靠他率軍前來合圍。司馬遷說,漢朝的天下,三分之二是韓信打下來的。但是他功高震主,又不能謙遜自處,加上他犯了大忌,看到曾經是他部下的曹參、灌嬰、張蒼、傅寬都分土列侯,與自己平起平坐,心中難免矜功不平。樊噲是一員猛將,又是劉邦的連襟,每次韓信訪問他,他都是“拜迎送”。

但韓信一出門,總要說:“我今天倒與這樣的人為伍!”自傲如此,全然沒有了當年甘受**之辱的情形。這樣,終於一步步走上了絕路。後人評價說,如果韓信不矜功自傲,不與劉邦討價還價,而是自隱其功,謙遜退避,劉邦再毒大概也不會對他下手吧。

人人都想表現聰明,裝傻似乎是很難的。這需要有“傻”的胸懷風度,既能夠愚,又愚得起。《菜根譚》說:“鷹立如睡,虎行似病。”也就是說老鷹站在那裏像睡著了,老虎走路時像有病的模樣,這就是它們準備獵物吃人前的手段。所以,一個真正具有才德的人要做到不炫耀,不顯才華,這樣才能很好地保護自己。

古時有“扮豬吃虎”的計謀。以此計施於強勁的敵手,就是在其麵前盡量把自己的鋒芒收斂,“若愚”到像豬一樣,表麵上百依百順,裝出一副為奴為婢的卑躬,使對方不起疑心,一旦時機成熟,即一舉把對手製伏。這就是“扮豬吃虎”的妙用。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當時劉備落難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誠地接待了劉備。劉備住在許都,以衣帶詔簽名後,為防曹操謀害,就在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此迷惑曹操,使其放鬆對自己的注意。一日,曹操約劉備入府飲酒,以龍狀人,議起誰為世之英雄。劉備點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均被曹操一一貶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標準——“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劉備問“誰人當之”?曹操說,隻有劉備與他才是。劉備本以韜晦之計棲身許都,被曹操點破是英雄後,竟嚇得把匙箸也丟落在地下。恰好當時大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從容俯拾匙箸,並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巧妙地將自己的惶亂掩飾過去,從而也避免了一場劫數。

劉備在煮酒論英雄的對答中是非常聰明的。

劉備藏而不露,人前不誇張顯炫、吹牛自大。裝聾作啞不把自己算進“英雄”之列,這辦法是很讓人放心的。他的種菜、他的數英雄,至少在表麵上收斂了自己的行為。

孔子年輕的時候,曾經受教於老子。當時老子曾對他講:“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於做生意的商人,總是隱藏其寶貨,不令人輕易見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但容貌卻顯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誡人們,過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將欲望或精力不加節製地濫用,是毫無益處的。

中國舊時的店鋪裏,在店麵是不陳列貴重的貨物的,店主總是把它們收藏起來。隻有遇到有錢又識貨的人,才告訴他們好東西在裏麵。倘若隨便將上等商品擺放在明麵上,豈有賊不惦記之理。不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才華出眾而又喜歡自我炫耀的人,必然會招致別人的反感,吃大丐而不自知。所以,無論才能有多高,也要謙遜,即達到表麵上看似空虛、實則充滿的境界。

胡適先生晚年曾說:“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有絕頂聰明而肯做笨功夫的人。”

1805年,拿破侖乘勝追擊俄軍到了關鍵的決戰時刻。此時,沙皇亞曆山大見自己的近衛軍和增援部隊到來,便不想撤退而欲與法軍決戰。庫圖佐夫勸他繼續撤退,等待普魯士軍隊參加反法戰爭。此時,拿破侖知道了俄軍內部的意見分歧,害怕庫圖佐夫一旦說服沙皇,就會失去戰機,於是裝出一見俄軍增援到來就害怕的樣子,停止追擊,派人求和,願意接受一部分屈辱條件。這更加刺激了沙皇,他以為拿破侖如果不是走投無路,這樣傲慢的人絕不會主動求和,因此斷定現在正是回師大敗拿破侖的時機,於是不聽庫圖佐夫的意見,向法軍展開進攻,結果落進了法軍的圈套,被法軍打得狼狽不堪。

所以,聰明不露才有製勝的力量。這就是所謂“藏巧守拙,用晦如明”。人們不管本身是機巧奸猾還是忠直厚道,幾乎都喜歡傻嗬嗬不會弄巧的人,而並不以人的性情為轉移。所以,要達到自己的目標,沒有機巧權變是不行的。要學會裝傻,懂得藏巧,不為人所識破,也就是“聰明而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