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恃清高必然導致迂腐

為人清高本來是一個人具有較高修養的體現,但過分的清高會使自己脫離群體,與群體意識相悖,甚至會令人厭煩,讓人疏遠,成為一個人為人處世的障礙。生活中也確有相當數量的人存在著過分清高的毛病,不合群、難與人相處。事實上,犯這種毛病的人大多還是有較高文化和一定影響的人。

當然,這並不是說,讀多了書就一定會自以為是、目空一切,但是相比之下,讀書人愛犯這種毛病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一般而言,自恃清高的人大多都存在著某種潛在的心理問題。自恃的動因多半是虛榮心在作怪。有人說虛榮是落後的根源、驕傲的淵藪,並非沒有道理,正是虛榮心作怪,自恃者才自欺欺人,幹出瞪著眼睛說瞎話的傻事。不管是自覺的自恃清高還是未被察覺的不自覺的自恃清高,都屬於自己未能真正了解自己的範疇。自恃清高的人往往對社會的期望值過高,但是,由於這種期望本來就是建立在虛假基礎上的,所以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好夢難圓,要求落空,於是隨之而來的就是懊喪、不平以及對於社會和各種機遇與人際關係的詛咒與抗爭。這種情況,在文學領域可能早就屢見不鮮了。李白當年自恃才高蓋世,目空一切,與人不相容,鑽進了自以為一能百能、一通百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死胡同,卷入政治渦流之中又難以自拔,所以必然會陷入孤芳自賞的迷魂陣中,最後隻能以悲劇而告終了。

看過《三國演義》和聽過京劇《失街亭》《斬馬謖》的人,想必都熟悉馬謖這個自命清高、最終禍及己身的人吧?

馬謖是“馬氏五常”之一,幼負盛名,一直驕傲自滿,恃才不曠,目無下塵。劉備早就看出了這一點,所以在白帝城向諸葛亮托孤之時就曾提出:“馬謖言過其才,不可大用。”可是諸葛亮卻沒有看透這位誇誇其談的紙上軍事家,就在與勁敵司馬懿交兵時,派他去負責堅守軍事要地街亭的指揮工作。不過諸葛亮終究是諸葛亮,在馬謖出兵之前,他不但指派“老成持重"的王平當馬謖的助手,而且一再囑咐他:“街亭雖小,幹係甚重。”並且請他安排就緒之後立刻畫一張地理圖來。但馬謖自恃才高,一到街亭,他就大發議論,說是“此等易守難攻之地,何勞丞相如此費心”!

同時決定就在山頂紮營,早把諸葛亮的囑咐丟到腦後了。

王平提醒馬謖不要忘記丞相的指示,按照街亭的情況來看,若紮營於山頂,實是死地。因為如果一旦魏軍切斷了我們的水道,大家成了“涸轍之鮒”,那就“不戰自亂”了。但馬謖板起麵孔,擺出一副教師爺的身份訓斥王平:“你懂什麽?如果魏軍困住我們並切斷水道,那我們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了。”結果魏軍一到,果然切斷水道,困住了馬謖,馬謖失去了水源,軍心渙散,後來果然失去街亭被子L明斬首。自古以來,像馬謖這樣自恃清高紙上談兵的人,無不是以害己終其身的。鑒此,喜好清高的人應能從馬謖被斬的案例中有所感悟.以謙遜之態直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