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示弱可贏得人心

在具有博弈性質的交往中最好不要在被逼無奈的時候才服輸稱臣,而應知道在即將遭遇惡戰或需付出沉重代價前就主動退避三舍,爾後再另外尋找獲勝機會,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曾有一位記者去拜訪一位政治家,目的是獲得有關他的一些醜聞資料。然而,還來不及寒暄,這位政治家便首先對記者說:“時間還長得很,我們可以慢慢談。”記者對政治家這種從容不迫的態度大感意外。

不多時,侍者將咖啡端上桌來,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燙!”咖啡杯隨之滾落在地。等侍者收拾好後,政治家又把香煙倒著插入嘴中,從過濾嘴處點火。這時記者趕忙提醒:“先生,你將香煙拿倒了。”政治家聽到這話之後,慌忙將香煙拿正,並表示了謝意。

平時趾高氣揚的政治家出了一連串洋相,使記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覺中,原來的那種挑戰情緒消失了,甚至對對方懷有一種親近感。

這整個的過程,其實都是政治家有意安排的。當人們發現傑出的權威人物也有許多弱點時,過去對他抱有的恐懼感就會消失,而且受同情心的驅使,還會對對方產生某種程度的親密感。

在為人處世中,要使別人對你放鬆警惕,造成親近之感,隻要你很巧妙地、不露痕跡地在他人麵前暴露某些無關痛癢的缺點,出點兒小洋相,表明自己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這樣就會使人在與你交往時鬆一口氣,不以你為敵。這就是故意示弱給人看。

故意示弱可以減少乃至消除他人的不滿或嫉妒。事業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運兒,被人嫉妒是難免的,在一時還無法消除這種社會心理之前,用適當的示弱方式可以將其消極作用減少到最低程度。

示弱能使處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於與人交往時掌握主動。

示弱,必須善於選擇適宜的內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的麵前不要展示自己的顯赫,應表明自己實在是個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別人麵前要多說自己失敗的記錄,現實的煩惱,給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並非萬事大吉”的感覺。對眼下經濟狀況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適當訴說自己的苦衷:諸如健康欠佳、子女學業不好以及工作中的諸多困難,讓對方感到你“也有一本難念的經”。某些專業上有一技之長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對其他領域一竅不通,坦陳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鬧過笑話、受過窘等。至於那些完全因客觀條件或偶然機遇僥幸獲得名利的人,更應該直言不諱地承認自己是“瞎貓碰上死耗子”了。

示弱可以是個別接觸時推心置腹的交談,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有意以己之短比人之長。

示弱有時還要表現在行動上。自己在事業上已處於有利地位,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麵,即使完全有條件和別人競爭,也要盡量回避退讓。也就是說,平時小名小利應淡薄些,疏遠些,因為你的成功已經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標,不可以再為一點兒微名小利惹火燒身,應當讓出一部分名利給那些暫時處於弱勢中的人。

示弱是收而不是放,是守而不是攻,因此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說,為人處世中,懂得示弱是人際交往中掌握主動權的“靈丹妙藥”,也是謙遜為人、低調處世的製勝法寶。

“說小話”是一種機敏的處事策略

“說小話”是一個人在語言交談中故意表現的低姿態,它是在承認對方、尊崇對方的基礎上而表現的謙讓、低就和退步。但退一步海闊天空,退是為了進,退一步進兩步;退是一種暫時的權變措施,小話便是實現這一措施的有力武器。

某山區支部書記帶領群眾修路時,放炮炸石砸斷了一家農戶的梨樹,這棵梨樹是這家農戶的財源,主人揪住支書要他賠。

支書說,秋後一定賠償,但主人不肯,主人的兄弟一擁而上,把支書好一頓打。村裏的黨員和群眾都火了,要求狠狠整治打人者。第二天開村民大會,鬧事的也覺得理屈,準備挨整。

不料,支書竟先做檢討:“老少爺們,我還年輕,得大家幫扶。哪個活兒我安排錯了,哪句話我說得不對,大家提出來,我做檢討。”被打的事竟一字不提。

後來鬧事的人找到支書,當麵認了錯:“你是為全村,我是為自家,我錯了!今天你咋說我咋幹,聽你的。”這位村支書沒有倚仗權力,而是利用說小話的策略輕鬆地征服了打人鬧事者。

我們在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時,難免會碰到一些性格倔強或一時衝動的人,在別的方法難以奏效時,不妨試試以退為進的方法。

說幾句退讓的小話,是一種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它表麵是退縮,實質是進攻。退就像拉弓射箭一樣,先把弓弦向後拉,目的是為了把箭向前射出去。

其實,小話不小。這位支書是很懂得說小話之道的。為了日後工作更順利,他忍下了個人委屈。但是,他的忍讓和退縮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堅強和勇敢。

生活中的人往往會被夾在兩股勢力的中間。兩股勢力鬥爭得非常激烈,並且都想得到你的支持,要你做出一定的抉擇,這時如果一著不慎,便可能招致滿盤皆輸。因此你最好明智一些,盡量給自己留下一條退路,而說小話就是一種預留退路的策略。

唐朝時,唐高宗以王皇後無子而武昭儀(則天)有子,欲行廢立。問計於群臣,褚遂良力諫:“王皇後為世家之女,是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臨崩,執陛下手謂臣:‘朕佳兒佳婦,今以會卿。’此陛下所聞,言猶在耳。皇後未聞有過,豈可輕廢!陛下必欲易皇後,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經事先帝,眾所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韓瑗、來濟亦上表力陳,高宗不聽。不久又問司空李勤,李是個乖巧之人,他心想此時越位擅言,恐有殺身之禍,廢立成功與否,與性命攸關:同意廢,如廢不成功,豈不得罪王皇後;不同意廢,如武氏當成皇後,自己豈不自投羅網?

權衡再三,李劫來了個思不出位之策,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高宗便決定廢皇後王氏和淑妃肖氏,詔立武則天為皇後。武氏冊立後,遂用許敬宗打擊不同意擁立自己的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於誌寧等皆遭貶謫誅殺,李勤因應付得體,沒受牽連,反而被任命審理長孫無忌等人的案子,逃過了一場災禍,並繼續得到重用。

可見,自我角色認同上的低姿態,語言表達上依據實際情形適當地顯示出愚鈍,都是人生中必須修煉的處世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