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飆升時別忘悠著點兒

有一位跟隨老板在商海中打拚了十幾年的廖先生,盡管已過了不惑之年,但最後畢竟還是做了他為之奮鬥了多年的公司業務主管。可令人驚訝的是,正值年富力強且頗有膽識與閱曆的他,此時卻不得不離開他服務了15年的公司。

15年前,他來到這家原本是家小電器行的公司工作。廖先生忠誠能幹,甚得老板的器重。廖先生頗有“士為知己者死”的豪氣,每天不計報酬、不辭辛苦地做事。老板也未虧待他,兩人情同手足,事業也因此不斷發展壯大。

後來公司擴大,進口外國家電,廖先生花了半年時間建立了全省的經銷網,可說備嚐艱辛,老板對他的表現相當滿意,待遇薪水也是不斷增加。

當公司具備一定的規模,新人也不斷成長的時候,廖先生的擔子放了下來,開始有空休假旅遊了。在老板的指示下,他把很多重要工作交出去,成為一個“德高望重”的“元老”,他對自己能在立下戰功之後享“清福”也大為滿意。誰知半年後,老板拿了一張支票放在他桌上,要他離開這家公司……

廖先生對此十分不理解,但在朋友及老部下的點撥下,他對個中原因有了清醒的認識,雖感到遺憾,但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這個事例就是“殺功臣”的明證。

事實上並不是每個老板都會“殺功臣”,但功臣被“殺”,也總是有原因的。

就老板這邊來說,有的純粹是出於私利,不願功臣來分享他的利益,搶他的光芒;有的老板是為了保持唯我獨尊的絕對成就感;有的則認為“兔子”死了,“狗”已經沒用了,而打天下的功臣也有點礙手礙腳,所以就決定把功臣掃地出門。

就功臣這邊來說,有的自以為幫老板打下了天下,自己正可以握重權、領高薪,甚至威脅老板順從自己的意誌;有的因為功績不凡,頗受屬下愛戴,因而結黨營私,向老板勒索權力;有的則不斷對外炫耀自己的功績,忘了老板的大價之身……

總之,功臣讓老板產生威脅感、被剝奪感,老板自尊被損,又不願功臣成為負擔,於是,不得不假借各種名目把功臣“殺”掉。

說老實話,有時候功臣還不得不“殺”,因為有些功臣在立下戰功之後,會認為自己的功勞巨大而飛揚跋扈、目中無人。“殺”了他,反而可以使大局清明穩定,所以,“殺”這件事並不見得都應受到責備。

不過,再怎麽說,“殺”之事總是令人傷感。但一個人若有能力,也不必拒做功臣,倒是天下打下來之時,自己的態度要有所調整:急流勇退,另謀出路。功臣不會必然被“殺”,但被“殺”的可能性永遠存在,因此與老板共處得越久,危險性越大,不如在老板還珍惜你時,以最光榮風光的方式離開,為自己尋找另一片天空!也許你走不掉,至少這個退的舉動也是一種甘於低就的表態,老板會欣賞你這個舉動的。

隱姓埋名,不提當年勇。也就是說,如今隻有老板的名字,你的名字消失了,一切榮耀歸於老板,你從此“沒有聲音”!也不可提當年勇,你一提,不就在和老板爭鋒頭嗎?他是不會高興你這麽講話的!

淡泊明誌,終生為臣。利用各種時機表現自己的胸無大誌,無自立為王的野心,永遠是老板的人。你若野心勃勃,老板怕控製不了你,又怕商機被奪,遲早會對你下手的!

與時俱進,自顯價值。很多功臣認為理所應得很多利益而不必再做什麽,然後成為退化的一群,因而被“殺”!因此要保全,必須隨時顯露自己的價值,讓老板覺得少不了你,否則一旦成為廢物,就會被當成垃圾丟掉,誰在乎你曾是功臣呢?

廖先生的遭遇顯然是他從沒考慮過的。盡管他令人同情,不過,恐怕他在低調做人方麵也有需要檢討的地方。

在這個問題上,還是一些大成者“棋高一籌”。孫武是我國春秋戰國時的著名軍事家,當時楚國一直是全中原諸國畏懼的大國。孫武所在的吳國根本不是它的對手,但卻在孫武的策劃下擊敗楚國並打下了國都郢都,致使楚國長期一蹶不振。

破楚凱旋,論功當然孫武第一,但是孫武非但不願受賞,而且執意不肯再在吳國掌兵為將,下決心歸隱山林。吳王心有不甘,再三挽留,孫武仍然執意要走。吳王乃派伍子胥去勸說,孫武見伍子胥來了,遂屏退左右,推心置腹地告訴伍子胥,說:

“你知道自然規律嗎?夏天去了則冬天要來的,吳王從此會仗著吳國之強盛四處攻伐,當然會戰無不利,不過從此驕奢**逸之心也就冒出來了。要知道,功成身不退,將有後患無窮。現在我非但要自己引退,而且還要勸你也一道歸隱。"

可惜伍子胥並不以孫武之言為然。孫武見話不投機,遂告退,從此,飄然隱去,不知所終。

後來,果如孫武所料,吳王闔閭與夫差兩代窮兵黷武,不恤國力,最後養虎遺患,栽在越王勾踐手下,身死國滅。而那個不聽孫武勸告的伍子胥卻早在吳國滅亡之前就被吳王夫差摘下頭顱掛在城門上了。

所有的曆史事件雖然都已化做煙雲,但它帶給人們的警示卻是永存的,對我們理性地處世有極大的幫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