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認錯更容易保住麵子

很多人都有自作聰明和自以為是的弱點,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常常意識不到,甚至也很少在這方麵反省自己。

有一個人一直懷疑他的太太聽力有問題,決定好好考驗一下她的聽覺。

有一天下班後,他輕手輕腳地走到太太背後7米遠的地方:“太太,你聽到我的聲音了嗎?”他太太沒有反應,他又走到5米遠的地方:“太太,你聽到我的聲音了嗎?”她依然沒有搭腔,他隻好走到離她3米遠的地方:“你聽到我的聲音了嗎?”“聽見了。”她太太說,“這已經是第三次回答你了!"

其實,很多時候耳背的是我們,但我們卻不自知。當我們自以為聰明時,也正是愚昧的開始。下麵的故事也說明了這一點。

有一個地區的居民,因為當地水質不佳,脖子長得很粗。一個外地人路過此地,當地的居民就譏笑他說:“你的脖子長得好奇怪,怎麽又長又細呢?"外地人說:“是你們的脖子有病,為什麽不去看醫生反而譏笑我呢?"

居民說:“這裏的人全是這樣,何須去看醫生,可能你才需要去看醫生呢。”

通常情況下,我們總喜歡批評他人,但卻不喜歡受人批評。大概沒有人喜歡受人批評。

批評針對的往往是缺點、短處、不足……無論是誰,被人指出缺陷之處,總是一種不愉快的經曆。自作聰明者更是不喜歡遭人批評,他們甚至會認為批評者不懷好意,是瞧不起自己,因而他們對待批評的做法往往是置之不理或加以反駁。無論怎樣,總的就是不讓批評損壞了自己的尊嚴與形象。

有一則寓言講述了一個自作聰明的典型。

一棵長得高大挺拔的樹,非常欣賞自己的身材,並引以為傲。

有一天,一隻啄木鳥停在樹上,它聽到樹幹裏有許多小蟲吸噬的雜音,便用長喙在樹幹上啄一個洞,準備將小蟲一一吃掉。

這棵大樹非常生氣,它不能忍受美麗的枝幹被啄出一個一個的洞,便開口責罵啄木鳥,並把它趕走了。

於是,小蟲在樹幹裏長大並生了更多的小蟲,它們不斷地啃噬著樹幹,逐漸把它吃空了。

有一天,刮起一陣強風,這棵大樹便攔腰折斷了。

生活中的批評就像故事中的啄木鳥。它會給你除去身上的“小蟲”,這似乎使我們非常不暢快,但這些不快卻會成為對我們最大的幫助。為了使你更健康,你必須忍耐一下暫時的不快,而不要去理會誰更偉岸。

性情孤傲者不僅對批評拒之千裏,而且對良言忠告似乎也沒多大興趣。對於任何事情,無論決定與否,建議對他們來說沒有實際意義,因為歸根結底,他們還是願意自己做出決定。

你因為自作聰明犯了錯時該怎樣做?首先,不要羞於承認它。然後,對自己說:“很抱歉發生了這樣的事,讓你看看我能做些什麽。”不要用這樣的話推卸自己的責任,比如,“我一直忙得暈頭轉向,所以我出了錯。”

因為你很顧及自己的臉麵,很難承認自己做錯了。

我們都會有做錯的時候,可大多數人都為了保全麵子而不願承認這一點。一旦他們承認自己錯了,就會擔心別人會小看自己。

可事實卻正好相反,你犯了錯誤,承認了它,並願意改正它,事情就會好辦多了,你的麵子非但不受任何損害,而且還能在一定意義上獲得更多的保全。勇於承認錯誤也是一種甘於低調的表現,世上沒有人會對低調處世和低調待己的人橫眉立目和橫加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