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選擇不需要別人點頭

主見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決斷。

做事不能沒有主見,處事不能沒有決斷。拿主見難,堅持主見更難,盲目自信是固執,偏聽偏信是糊塗。

正確的主見都是事物本質的反應,堅持主見就是堅持真理,就是堅持勝利,而真理總是被少數人發現,而被多數人所認同的。

做事情如果需要別人都點頭,那你的事情就肯定平淡的像河邊的一粒沙了,更休想成就一般人不能成就的事業。

在自然界當中,大黃蜂是一種十分有趣的動物。曾經有很多的生物學家、物理學家、社會行為學家聯合起來研究這一生物。

根據生物學的觀點,所有會飛的動物,其條件必然是體態輕盈、翅膀十分寬大;而大黃蜂這種生物卻正好跟這個理論反其道而行之:大黃蜂的身軀十分的笨重,而翅膀卻是出奇的短小。依照生物學的理論來說,大黃蜂是絕對飛不起來的。物理學家的論調是,大黃蜂的身體與翅膀比例的這種設計,從流體力學來看,同樣是絕對沒有飛行的可能。簡單地說,大黃蜂這種生物是根本不可能飛起來的。

可是,在大自然中,隻要是正常的大黃蜂,卻沒有一隻是不能飛的。甚至於它飛行的速度並不比其他能飛的動物差。這種現象,仿佛是大自然和科學家們開了一個大玩笑。

最後,社會行為學家找到了這個問題的解答。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大黃蜂根本不懂“生物學”與“流體力學”。每一隻大黃蜂在它成熟之後,就很清楚地知道,它一定要飛起來去覓食,否則就必定會活生生地餓死!這正是大黃蜂之所以能夠飛得那麽好的奧秘。

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設想,如果大黃蜂能夠接受教育,學會了生物學的基本概念,而且也了解流體力學,根據這些學問,大黃蜂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身體與翅膀設計完全不適合用來飛行。那麽,這隻學會告訴自己“不可能”會飛的大黃蜂,它還能夠飛得起來嗎?

或許,在過去的歲月當中,有許多人在無意間灌輸給你許多“不可能”,我們應該完全拋開這些“不可能”,再一次明確地告訴自己:生命是永遠充滿希望與值得期望的。

赫爾岑是俄羅斯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請他去參加一個音樂會。音樂會開始沒多長時間,赫爾岑就用雙手堵住耳朵,低著頭,滿是厭倦之色。不久,他竟打起瞌睡來。

他的朋友看赫爾岑竟然打起了瞌睡,很是奇怪,就問他為什麽。赫爾岑搖了搖頭,說:“這種怪異、低級的樂曲有什麽聽頭?”

“你說什麽?”朋友大叫起來,“天啊!你說這音樂低級?你知不知道,這是現在社會上最流行的音樂!”

赫爾岑心平氣和地問:“難道流行的一定好嗎?”“那當然,不好的東西怎麽會流行呢?”朋友反問。

“那按你的意思,流行性感冒也是好的!”赫爾岑微笑著回答。朋友頓時啞口無言。

有時候,人常常會被一種習慣思維所左右。其實,對一件事情的不同解釋,往往可以帶來完全不同的兩種選擇。

有一個寓意深刻的民間笑話:一場多邊國際貿易洽談會正在一艘遊船上進行,突然發生了意外事故,遊船開始下沉。船長命令大副,緊急安排各國談判代表穿上救生衣離船。可是大副的勸說失敗,船長隻得親自出馬,他很快就讓各國的商人都棄船而去。大副驚詫不已。船長解釋說:“勸說其實很簡單。我告訴英國人說,跳水是有益健康的運動;告訴意大利人說,那樣做是被禁止的;告訴德國人說,那是命令;告訴法國人說,那樣做很時髦;告訴俄羅斯人說,那是革命;告訴美國人,我已經給他上了保險;告訴中國人,你看大家都跳水了。”

這則笑話令我們捧腹之餘,不難引發有關各國文化差異的思索,從中可以看出,中國人行事比較沒有主見,喜歡盲從。這個笑話可能有些誇張,但中國人喜歡盲從的特點在現實生活中卻不乏實例。

最典型的是前幾年流行的山地自行車。該車型適宜爬坡和崎嶇不平的路麵,在平坦的都市馬路上卻毫無用處。山地車骨架異常堅實沉重,車把僵硬別扭之至,轉向笨拙遲緩,根本無法對都市複雜的交通做出靈巧的機變。一天折騰下來,腰酸背痛,加上尖銳刺耳的刹車,真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放著好端端的輕便車或跑車不騎,卻要弄上一輛如此的笨拙之物,好像一個人丟下良馬,偏要騎那笨牛一樣。時髦先生們頭戴耳機,腰挎“隨身聽”,腳踩山地車,一身牛仔服,似乎自我感覺良好,其實卻一塌糊塗,而這份瀟灑背後的代價和感受,又會向誰去訴說呢?

但是,假如把時髦比喻成一座令人心旌搖**的山峰,山地車的功能便昭然若揭了。追趕時尚,大約就像騎那山地車一樣,即便累你半死,也是心甘情願。究其根源:“為什麽這樣?”必答曰:“別人都這樣!”

詩人愛默生說:“大丈夫從不流俗。”他說的不是怪僻癲狂的人,而是坦然無畏堅持主見的人,是在大多數人不願在“不”的時候挺身說“不”的人。這裏列舉一個獨特的實驗:一個女人在大街上行走,突然向一位不知情的路人大叫:“救命!有人強暴!”而旁邊另外安排兩位喬扮的路人,對此呼救聲不聞不問,依舊往前走去。這名被當作實驗對象的不知情路人在聽到呼救聲時,所做的反應不是立刻向前去搭救,而是轉頭看旁邊兩人有何動靜。當他看到的是一臉漠然時,也就無動於衷了。這種跟著大家走的群體現象說明:我們的信念往往有很大從眾性,它的建立總是根據別人的反應而致,這正是妨礙一個人發展的心障。一個不能為自己做出獨立選擇的人,一生終將一事無成,一敗塗地。

行事要有主見,除了自我凝聚、甘於寂寞外,還需要極大的勇氣。勇氣是為智慧與才幹開路的先導,是向高壓與陳規挑戰的利劍,是同權威和強手較量的能源。

1888年,法國巴黎科學院收到的征文中,有一篇被一致認為科學價值最高。這篇論文附有這樣一句話:“說自己知道的話,幹自己應於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這是在婦女備受歧視和奴役的19世紀,走入巴黎科學院大門的第一個女性,也是數學史上第一個女教授——38歲的俄國女數學家蘇菲·柯瓦列夫斯卡婭的傑作。在眾多的競爭對手麵前,首先要突破的就是我們自身存有的舊觀念,“走自己的路,讓人家去說吧!”這句至理名言鼓舞了眾多敢向自己挑戰的人,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成為敢為人先的真正勇士。

正因為敢與習慣勢力決裂,敢與多數人相悖,新的科研成果、新的應用技術才能層出不窮,才取得了創造性的成功,也吸引了多數人的關注,這是那些有特殊心理素質的人的共同特點。

最後,讓我們來讀一則頗有寓意的小寓言:

一群青蛙組織了一場攀爬比賽,比賽的終點是一個非常高的鐵塔的塔頂。鐵塔下站著一大群青蛙圍觀。

比賽開始了。圍觀的青蛙沒有誰相信比賽的青蛙會到達塔頂,它們都在議論:“這是辦不到的,它們肯定到不了塔頂!”

聽到鼓噪,一隻接一隻的青蛙開始泄氣了,隻剩一些情緒高漲的青蛙繼續向上爬。

群蛙繼續在高喊著:“這是辦不到的,沒有誰能爬上塔頂的!”

越來越多的青蛙累壞了,紛紛退出了比賽;唯有一隻,它費了很大的勁,終於成為唯一一隻到達塔頂的勝利者。

當象征榮耀的花環戴在勝利者的頭上時,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它是怎樣選擇堅持下去的。有一隻青蛙跑過去問勝利者它哪來那麽大的力氣爬完全程,問了半天也沒有任何反應,才明白勝利的青蛙是個聾子!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