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開了,自然也就想開了

當我們傷心難過時,身邊總會有人拿這樣的話來勸慰我們:“不要這麽難過,凡事想開一點,很容易就過去了。”道理說起來確實很輕鬆,可一旦做起來,幾乎沒多少人能及格,所有的安慰和勸解都仿佛是走個過場,就連安慰勸解者本人,在傷心難過時,也同樣想不開、看不透,放不下。

為此,有些人甚至堂而皇之地沉浸在負麵的情緒裏,久久也不願走出來。尤其是性格敏感的人,如果有人因此而責備他們,他們總會找理由為自己開脫,隨口扔下一句:“我性格本來就這樣!”三言兩語,已經向外界表明自己不願意做出改變,甚或是自己根本改變不了。

這種對待生活的態度堪稱是“自甘墮落”。

假如說,當我們自願跳下懸崖時,有許許多多的蝴蝶飛過來,像托起香妃那般接住我們極速下墜的身體,那我們當然可以盡情地跳,使勁地跳,絲毫沒有性命之虞。可現實是殘酷的,沒有人能對我們的生命負責,我們所經曆的苦楚和艱難,必須要靠自己獨自承擔和消化。

從這個角度看,想不開,看不透和放不下,完全是對自我生命的雙重折磨。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都在自己或短或長的生命征程裏經受過風雨的淬煉,這種淬煉原本就是一種折磨,如若我們在“吃苦”後還要惦念著不放,這種舉動和反芻痛苦又有何區別?

記得從前看過一個故事。一個老人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窗口掉了一隻,周圍的人都替他感到惋惜,有的人甚至都準備好了一套說辭來安慰他。沒有想到的是,老人非但不傷心,還馬上把第二隻新鞋也從窗口扔了下去,這舉動讓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

有年輕人不解地問道:“老人家,您為啥要這麽做,這不虧大了嗎?”

老人輕描淡寫道:“這隻鞋無論多麽昂貴,對我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在年輕人的眼裏,損失一隻鞋子就夠讓人傷心了,怎麽著也得把第二隻鞋子抓牢了,不然就太吃虧了。可老人卻並不這麽看,一隻鞋子已經丟失了,自己以後也不可能隻穿一隻鞋子走路,那另一隻鞋子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索性把它扔到窗外,兩隻鞋子距離不遠,興許撿到的人還能穿。

老人表現出的豁達,一般人都望塵莫及,看過這個故事的人,都會由衷地誇讚老人的“成人之美”之舉,可又有誰懂得,老人的“放棄”其實也是在成全他自己呢?緊抓著最後一隻鞋子不放手,並不能給老人帶來多少快樂和寬慰,反而會讓他動不動就“觸物傷情”,沉湎於過去的錯誤而憂愁鬱悶。

所謂的“想得開”,無非是將不合自己心意的人或事拋諸腦後,而所謂的“看得透”,則是洞察到敏感多思的情緒於接下來的生活無半點幫助。可以說,每一個從風雨中走出來的人,都先是看得透,繼而想得開,最後成功地放下。正如上文故事中的老人,他遇事展現出來的淡定和從容,都得益於這三個步驟,反倒是他周圍的那些乘客,情緒大起大落,頗有一番“皇帝不急太監急”的綿長意味。

不過話又說回來,想不開、看不透的人,究其根源還是太過於追求完美。這種人活得非常沉重,外界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在其內心世界掀起腥風血雨,一場激烈的自我鬥爭後,整個人都快虛脫疲軟了。他們做事力求盡善盡美,希望不留下一點遺憾,他們也期盼自己的生活無風也無雨,可世事哪能盡如人願,我們能做的隻有在事情發生之後,及時地止損和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