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為身處苦難而絕望

有一位雕塑家帶著一個年輕的學生,人們問他:“你的學生也會成為像你這樣有名的雕塑家嗎?”他說:“永遠不可能,他每年都有1萬元的固定收入。”因為這位雕塑家知道,隻有苦難的環境才能鍛煉出人的真正本領,而富裕環境中的人很難靠自己奮鬥獲得巨大財富。

窮人如果能做到“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前途則不可估量。為了脫離苦難的境地而奮鬥、努力的人最能成為人才。

成功的人大都是因苦難與需要之間的差距而奮發圖強的。大商人、大學校長、教授、發明家、科學家、實業家、政治家,大都是為需要之鞭棍所驅策而向前,為想要改善自己的處境而不斷向上。

能力是通過與困難抗爭而獲得的,不去與艱難挫折拚搏而想擁有能耐是不可能的。

從小生活條件優越的孩子像林中的一棵弱樹苗,然而在他的生長過程中,也要和其他孩子一樣飽受暴風雨的吹打,弱苗和強壯之苗的生存能力顯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當然,經受苦難絕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經受苦難可以鍛煉人,隻有在這種意義上它才具有積極的作用。而能從苦難中掙脫出來,那才是一件好事,它可以鑄造本領並造就偉人。

有一個人出發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小時候家裏很窮,很小就跟著父親下地種田。在田間休息的時候,他望著遠處出神。父親問他在想什麽,他說將來長大了,不要種田,也不要上班,他想每天待在家裏,等人給他寄錢。父親聽了,笑著說:“荒唐,你別做夢了!我保證不會有人給你寄錢的。”

後來他上學了。有一天,他從課本上知道了埃及金字塔的故事,就對父親說:“長大了我要去埃及看金字塔。”父親生氣地拍了一下他的頭說:“真荒唐,你別總做夢了!我保證你去不了。”

十幾年後,他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做了記者,平均每年都出好幾本書。他每天坐在家裏寫作,出版社、報社給他往家裏寄錢,他用收到的錢去埃及旅行。他站在金字塔下,抬頭仰望,想起小時候爸爸說過的話,心裏默默地對父親說:“爸爸,人生沒有什麽能被保證!”

他,就是台灣最受歡迎的散文家林清玄。那些在他父親看來十分荒唐、不可實現的計劃,十幾年後他都把它們變成了現實。

林清玄是一個農家子弟,他小時候的夢想甚至受到父親的嘲笑,但是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十幾年如一日,每天早晨4點就起來看書寫作,每天堅持寫3000字,一年就是100多萬字。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應該認為,出身清貧也是機遇;

應該認為,在逆境中長大還是機遇;

甚至可以這樣認為,患病有時也是機遇;

應該認為,所有的苦難都可能是機遇,就看你如何對待它。抓住了,騎上它,它可能就是一匹千裏馬;抓不住,被它踩扁了,它就是一隻吃人的野獸。

也許你現在也並未意識到這一點,但事過之後再回想和分析時,就會發現很多時候挫折或危機正是飛躍或發展的開端。因此,不要簡單地認為苦難都是令人討厭的,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這一問題。你有理由相信,人生中的每一次經曆都具有某種深刻的含義,即使看上去是負麵的事情,若是處理得好也會往積極的方向去發展。

俗語說得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什麽導致不幸、什麽產生幸福,不可預知。因此,即使身處苦難也一定不要絕望,因為苦難裏麵正孕育著將來甘甜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