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生的苦,就是在吃補

美國前副總統亨利·威爾遜這樣說:“我出生在貧困的家庭,當我還在搖籃裏牙牙學語時,貧窮就已經露出了它猙獰的麵孔。我深深體會到,當我向母親要一片麵包而她手中什麽也沒有的時候是什麽滋味。我在10歲時就離開家遠走異鄉,當了11年的學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個月的學校教育。最後,在11年的艱辛工作之後,我得到了一頭牛和六隻綿羊作為報酬。我把它們換成了84美元。從出生到21歲那年,我從來沒有在娛樂上花過一美元……”

在窮困潦倒的苦難中,威爾遜卻沒有讓任何一個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溜走。在他21歲之前,他已經設法讀完了1000本好書。在他離開農場後,徒步約161千米到馬薩諸塞州的內蒂克去學習皮匠手藝。一年後,又從一個辯論俱樂部脫穎而出,12年之後,他與著名的查爾斯·薩姆納平起平坐,進入了美國國會。

英國勵誌大師奧裏森·馬登說:“縱觀人類曆史上的偉大和傑出人物,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曾經有過艱辛的童年生活,但強者總是善於找到生命的支點。他們及時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堅忍地承受著生活的艱辛,在一貧如洗的歲月裏安然走過,在脫離了貧窮困苦的同時也脫離了平凡,造就了卓越與偉大。”

相比威爾遜的磨難,你的那些“磨難”還算得上苦難嗎?但這一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威爾遜那種打拚的執著與努力嗎?

良藥苦口利於病,人生的苦難又何嚐不利於人的成長?

人生的吃苦,如同吃補,補意誌,補知識,補才能,補道德,補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