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自知之明

相聲大師馬三立有一個很雷人的相聲,馬老在那個相聲裏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無所不能。相聲的最後,捧哏的問他:“飯量怎麽樣?一頓能吃幾碗幹飯?”馬老尋思了一下,說:“我都不清楚自己能吃幾碗幹飯。”真是於無聲處聽驚雷,仔細回想這句話,越想越覺得可笑,簡直幽默與睿智到家了。真的隻有“不知道自己吃幾碗幹飯的人”才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處處神通呢。

有一則寓言,說的是一個狂妄自大的癩蛤蟆。這隻癩蛤蟆看見牯牛走近來吃草,它下決心要盡最大的力量來賽過牯牛的龐大,於是用足狠勁鼓著氣,脹起肚子。

“喂,親愛的青蛙,告訴我,我跟牯牛一般兒大嗎?”它問它的同類道。

同類老老實實地回答:“不,親愛的,差得遠哩!”

“你再瞧瞧,瞧得仔細點兒,說得明白點兒。呶,怎麽樣?我現在鼓得夠大的了吧!”癩蛤蟆又問。

同伴說:“我看還是差了不少。”

“那麽——現在呢?”

“跟先前一模一樣啊。”

癩蛤蟆始終趕不上牯牛的龐大,但它的狂妄卻超過了上天賦予它所能承受的極限,結果用力太猛,“啪”地脹破了肚皮而一命嗚呼。

不知道自己能吃幾碗幹飯的人很多。有的人甚至過了多半生,卻還“天真爛漫”,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麽,不知道自己會幹什麽,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對別人評頭論足,指指點點,說長道短。用一句話來形容,叫作:“吃啥,啥不剩;幹啥,啥不行”。

在現實生活中,還有一些人,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不知道低調,總是自恃清高,躊躇滿誌,咋咋呼呼,這就難以在社會上、工作中順風順水了。

人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自知是做人的最起碼要求。有了自知,一個人才能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有一個準確的把握,才能知道自己的工作能力、學識水平、社會關係、家庭、社會背景等處在一個什麽樣的狀況下,麵對自己的現實情況,來把握自己的人生旅途,人才能得到自信,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生活才能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