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台階”

鄭國國君鄭莊公,有個一母所生的弟弟段。因為他的母親武薑非常喜歡段,想讓段當國君,就支持段反叛,結果被鄭莊公滅了,武薑被發配到邊遠地帶。

武薑臨行前,鄭莊公發誓說:“不及黃泉,未相見也”,不見黃泉路,不跟她見麵,意思是到死都不想見母親了。

因為這件事,百姓背後議論紛紛,鄭莊公背上了“不孝”的名聲。

後來,鄭莊公後悔自己做得太絕了,但是“金口玉言”,說過的話,也不好反悔,所以有點進退兩難。

這時,有個叫潁考叔的人,出了個主意:在地上挖個大坑,一直挖到出水,就是見到了“泉水”,這樣就相當於見了“黃泉”。然後放個梯子,武薑和鄭莊公順梯子下去,在大坑裏見麵,就等於誓言實現。

鄭莊公依計照辦,母子相見,抱頭大哭。鄭莊公把母親接回王宮奉養,百姓交口稱讚。

這個故事有的版本說是修建了台階下去的,所以後人把幫人保麵子打破尷尬局麵的事情,稱為“下台階”。

當然,給人台階下,除了需要寬大的胸懷,還需要智慧。

19世紀,英國有位軍官一再請求首相狄斯雷利加封他為男爵,可此人有些條件不能達標。

狄斯雷利無法滿足他的請求,可他並沒有直接說:“不行,你不達標!”而是用溫婉的語氣說:“親愛的朋友,很抱歉我不能給你男爵的封號,但我可以給你一件更好的東西。我會告訴所有的人,我曾多次請

你接受男爵的封號,但都被你拒絕了。”

消息傳出後,大家都稱讚軍官謙虛,淡泊名利,對他的禮遇和尊敬遠遠超過了任何一位男爵。

後來,這位軍官成了狄斯雷利最忠實的夥伴和軍事後盾。

可見,給尷尬者以台階下,尊重其人格,給予寬容和體諒,使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摯與溫暖,誰還會以怨報德而一錯再錯呢?

給人以台階,是件心態與智慧並舉的事情。具體來說,應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如果是對方或是身邊人失誤,而造成不好下台的局麵,那麽“指鹿為馬”是巧妙化解矛盾的方法。

第二,如果是自己失誤而造成不好下台,聰明的辦法是多些調侃,少些掩飾;多些低姿態,少些趾高氣揚;多些自嘲,少些自以為是。

第三,善用假設,巧避鋒芒。比如,一件事情,雙方都認為自己的觀點正確。爭執不下,你可以說一句“如果你說得正確,那我肯定錯了。”相信對方也就不會再爭辯了。

有一次,一個男生和班主任老師爭論起來,焦點是男生能不能到女生宿舍串門。班主任老師一口咬定絕對不能,學生認為可以適當串門,可是兩人誰也沒能說服誰。男生看到不能說服老師,又見老師似有怒意,隻好結束話題:“如果老師您說得正確,那我肯定錯了。”班主任老師聽了,沉默一會兒便不再爭執了。這個假設句本來是一句廢話,既沒有肯定老師的觀點,也沒有否定自己的觀點,然而卻讓老師偃旗息鼓。為什麽呢?因為這個學生用的是假設句,他表達了放棄,老師當然會適可而止。

由此可見,爭執不下的時候不妨多用假設句來表達,這也是一種互給台階下的方式。

第四,善於利用對方的虛榮心。

有一次,解縉陪朱元璋釣魚,整整一天一無所獲。朱元璋十分懊喪,命解縉寫詩記下這一天的情況。這詩可怎麽寫呢?解縉不愧為才子,稍加思索,信口念道:“數尺綸絲入水中,金鉤拋去永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隻釣龍。”朱元璋聽完,龍顏大悅。

第五,承認自己的錯誤。人際交往中,出現矛盾很正常,傷害了別人的人,多些自我反省,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向受害人誠懇道歉,便不難化解矛盾。

你傷害過誰也許早已忘記,但是,被你傷害的人卻永遠不會忘記你。其實,給別人留個台階,不傷別人的麵子,也是給自己留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