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亦可為師

“以失敗者為師”與前述的“以成功者為師”並不存在矛盾。“以成功者為師”強調的是學習別人的成功之處加以自用,而“以失敗者為師”強調的是學習別人的失敗之處予以規避。因此,它們其實存在辯證的統一。

“以失敗者為師”實際上是一個事業頗有成就的企業家的話。

他說,一般人都是以成功者為師,把成功者的成就當作自己奮鬥的目標,有些人還遵循成功者的模式,構築自己的未來。這也沒什麽不好,人總需要“希望”來鼓舞。但一切向“成功者”看齊卻有可能使人墜入一種幻覺當中,認為“我也可以成功”!殊不知一個人的成功需要很多條件配合,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另外,成功者的成功模式因為個性、主客觀條件的不同,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所以在“以成功者為師”的同時,也要“以失敗者為師”,把失敗者的失敗當成一個案例,仔細探查失敗的真正原因,以此作為自己的警鍾,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位企業家說,他從創業開始到現在,從未停止仔細觀察同行及非同行的失敗原因;別人是在失敗中吸取教訓,他是從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因此他不但順利創業,而且公司發展得非常穩定。

或許稍嫌開創不足,他說:企業的“存在”比“壯大”更重要,因為有“存在”,才可能“壯大”;若為了“壯大”而失去“存在”,那就背離了創辦企業的目的。何況失敗是痛苦的事,更有一失敗就永無再起的可能,所以,“避免失敗”比“追求成功”更重要。

任何失敗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主觀因素,也可能是客觀因素。不過要了解失敗者的失敗原因不太容易,失敗者往往不願意談失敗的過去,因為這會暴露自己的無能。

如果你找到失敗者本人談,他大概也不會告訴你真相,他隻會告訴你,他的失敗是因為經濟不景氣、朋友拖累、銀行緊縮銀根,或是被出賣、被騙……屬於他個人的能力、判斷、個性上的問題,他是不會告訴你的;何況有些失敗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失敗的原因。

因此要了解失敗者的失敗原因,你得多方收集資料,參考專家的分析、同行的看法,至於這位失敗者的個人條件,可從他的朋友處了解。

當把資料收集夠了,需要把它們一條條列出來,仔細分析,再歸納出幾個重點。

不過並不是了解就算了,你必須把你所觀察、分析到的東西拿來檢驗自己,和失敗者的一切做個對照、比較。如果你的個性、能力和其他主客觀因素都和那失敗者有相似之處,那麽就要提高警覺。弱的地方要加強,不好的地方要改善,這樣你就可避免和那失敗者犯同樣的錯誤,成功的概率自然會大幅提高。

除了創業者要以失敗者為師之外,平時的為人處世也應以失敗者為師。

在做人方麵,多參考他們的個性,觀察他們平日的來往和作為,你就可以知道他們做人失敗的原因。

在做事方麵,“失敗者”的例子更多,這裏所謂的“失敗”包括做得不盡完善的事,這些事一般都會由主管開會進行檢討,這種檢討有時隻是應付應付,但因為近在身邊,所以不管檢討是不是在“應付”,你都會有不錯的收獲。

曾有一將軍說過,兩軍對陣,誰犯的錯誤少,誰就獲勝。做事也是一樣,犯的錯誤少,成功的概率就提高。而要減少錯誤,就應“以失敗者為師”,而且這種教訓並不需要你以失敗去換取,多麽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