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太貪心了,也會痛苦

人的欲望是個無底洞,不加節製的話,永遠不會有滿足的一日。其實,我們所需不過是一日三餐,睡床三尺,何必貪得無厭自取煩惱呢?若是懂得知足,人生就快樂得多!

人不能沒有欲望,沒有欲望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但人卻不能有貪欲,因為,貪欲是無底洞,永遠也填不滿它,貪欲隻會給人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和麻煩。

據說上帝在創造蜈蚣時,並沒有為它造腳,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像蛇一樣快。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腳的動物都跑得比自己快,心裏很不高興,便嫉妒地說:“哼!腳多,當然跑得快。”於是它向上帝禱告說:“上帝啊,我希望擁有比其他動物更多的腳。”

上帝答應了蜈蚣的請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腳放在蜈蚣麵前,任憑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這些腳,一隻一隻地往身體上粘,從頭一直粘到尾,直到再也沒有地方可粘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滿意足地看著滿身是腳的軀體,心中暗暗竊喜:“現在我可以像箭一樣地飛出去了!”但是等它開始跑時,才發覺自己完全無法控製這些腳。這些腳劈裏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貫注,才能使一大堆腳順利地往前走。這樣一來它反而比以前走得更慢了。

有一個農夫,每天早出晚歸地耕種一小片貧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效甚微。一個天使可憐農夫的境遇,就對農夫說,隻要他能不停地跑一圈,他跑過的地方就全部歸其所有。於是,農夫興奮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然而一想到家裏的妻子、兒女們都需要更多的土地來生活,又拚命地往前跑……有人告訴他,你到了該往回跑的時候了,不然,你就完了。農夫根本聽不進去,他隻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錢,更多的享受,於是繼續拚命地向前跑去。結果因心衰力竭,倒地而亡。

生命沒有了,土地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貪婪使這個農夫不知道全身而退,於是他失去了一切。

貪婪是一切禍亂的根源。一間蜂蜜工廠的倉庫裏灑了很多蜂蜜,吸引了許多蒼蠅,因為蜂蜜太香了,它們都舍不得離開。不久這些貪吃的蒼蠅都因腳被蜂蜜黏住而飛不了。當它們快死時,很難過地說:“我們真是太貪心了,為了短暫的快樂卻賠上了寶貴的生命。”生活中,一批又一批人前仆後繼地把自己綁到欲望的戰車上,縱然氣喘籲籲也不肯歇腳。不斷膨脹的物欲、工作、金錢幾乎占據了現代人全部的空間和時間,許多人每天忙著應付這些事情,幾乎連吃飯、喝水、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他們想要賺更多的錢、找更好的工作、升更高的職位、住更大的房子、開更豪華的車子等,然而一旦擁有之後,一些人反而會產生一種迷惘的心情:花了半生的力氣去追逐這些東西,表麵上看來該有的差不多都有了,可是為什麽自己卻並沒有變得更滿足、更快樂?

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如何控製好自己對名利的欲望,不僅關係到腳下的人生,更關係到我們每日的心情。生命屬於個人,每個人有權設計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道路。所有的心願,隻要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都應該受到尊重。但是我們必須明白:生命的過程中,一切物質及肉體都是不可靠的奴仆,想讓自己的人生得以升華,就必須放下這些本性之外的東西,這樣才能活得愜意,活得灑脫。

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如果你不放棄一些東西,你的身體和心靈一定越來越沉重,快樂就真的離你而去了,因此要學會自我放棄、自我解脫,保持一顆平常心。少一點欲望,就會多一些快樂。仔細想一想,即便你左手財富,右手地位,可是這些畢竟是身外之物,不會長久屬於你,一旦失去,那時劃過心頭的必將是失落與悔恨。

那麽,怎樣才能淡化自己的欲望呢?常以世事世物自愉自悅則可貫通得失,常疑好事皆虛事,方信閑人是福人。

中國有一句俗話叫“知足常樂”。佛教的理想是“少欲知足”。孟子有一句話叫“養心莫善於寡欲”,他還說:“其為人也寡欲,雖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欲少則仁心存,欲多則仁心亡,說明了欲與仁之間的關係。

人生在世,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還有各種各樣的欲望,自我實現就是其中之一。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可是,欲望是無止境的,欲望太強烈,就會造成痛苦和不幸,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因此,人應該盡力克製自己過高的欲望,培養清心寡欲、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

《菜根譚》中說:“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危;能事不宜盡畢,盡畢則衰;行誼不宜過高,過高則謗興而毀來。”意即官爵不必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否則就容易陷入危險的境地;自己得意之事也不可過度,否則就會轉為衰頹;言行不要過於高潔,否則就會招來誹謗或攻擊。

而在追求快樂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樂極生悲”這四個字,適可而止才能掌握真正的快樂。大凡美味佳肴吃多了就如同吃藥一樣,隻要吃一半就夠了;令人愉快的事追求太過就成為敗身喪德的媒介,能夠控製一半才是恰到好處。

“賓朋雲集,劇飲淋漓,樂矣,俄而漏盡燭殘,香銷茗冷,不覺反成嘔咽,令人索然無味。天下事,率類此,奈何不早回頭也?”痛飲狂歡固然快樂,但是等到曲終人散、夜深燭殘的時候,麵對杯盤狼藉必然會興盡悲來,感到人生索然無味。天下事大多如此,為什麽不及早醒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