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草根成功之路

李嘉誠早年曆程

1938年日軍轟炸潮州,剛剛讀初中的李嘉誠在1939年6月與家人輾轉到香港。

一家人寄居在舅父莊靜庵的家裏。禍不單行,這時候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身為長子的李嘉誠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拚命地溫習功課。

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嘉誠的父親身上,希望他能盡快把病養好,讓全家能渡過這一難關。父親沒能熬過那年冬天,還是撒手歸西了。

作為長子,14歲的李嘉誠被迫離開了心愛的學校,用他還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贍養慈母、撫育弟妹的重擔。

李嘉誠先在舅父莊靜庵的中南鍾表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李嘉誠到這裏之後,學到的第一個功夫就是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他每天總是第一個到達公司、最後一個離開公司。

辛苦而困難的3年過去了,當年那個14歲的少年已經長成精瘦但結實、英氣十足的小夥子了。

17歲的李嘉誠在一家五金製造廠以及塑膠帶製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了香港人稱之為"行街仔"的推銷生涯。

李嘉誠推銷成就

當今世界很多傑出的企業家都從事過推銷工作。推銷是一門十分複雜而且不容易學會的工作。

李嘉誠酷愛讀書。每天白天工作之後,晚上他還要買些舊書來自學,學完的舊書再拿到舊書店去賣,再用賣掉的錢買新的舊書。這樣既學到了知識,又節省了很多錢。

最初,李嘉誠向客戶推銷產品之前,心情總是十分緊張。於是他就在出門前或者路上把要說的話想好,反複練習,從而成功地克服了緊張的心理。

漸漸地,李嘉誠發現自己不僅推銷有術,而且大有潛力。他那與生俱來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十分適合於做推銷員。

他總是能憑著直覺看出客戶是什麽類型的人物,並且能馬上了解客戶的心理和性格,從而定好相應的推銷策略。

李嘉誠認為,在從事推銷工作的時候必須充滿自信,而且要熟悉所推銷的產品,盡最大努力,設法讓客戶感到你的產品是廉價而且優秀的。並且,最重要的是,要時刻注意客戶的心理及其變化,時刻使他們有興趣聽自己講述,而不認為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

很快,李嘉誠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但李嘉誠從來不喜歡高談闊論,他認為從事推銷工作,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勤勞,二是創新。

由於出色的推銷成績,李嘉誠18歲就做了部門經理,兩年後又被提升為這家塑膠帶製造公司的總經理。

走南闖北的推銷生涯,不僅初步形成了李嘉誠的商業頭腦,豐富了他的商業知識,而且也使李嘉誠結識了很多好朋友,教會了他各種各樣的社會知識。

同時,在推銷過程中,也使他學會了寬厚待人、誠實處世的做人哲學,為他日後事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快速發展

1950年夏天,說幹就幹的李嘉誠以自己多年的積蓄和向親友籌借的五萬港元在管箕灣租了一間廠房,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專門生產塑膠玩具和簡單日用品,由此起步,開始了他叱吒風雲的創業之路。

李嘉誠通過眼觀耳聽,大致悟出塑膠花製作配色的技術要領。在香港快人一步研製出塑膠花,填補了香港市場的空白。

李嘉誠走物美價廉的銷售路線,大部分經銷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誠的報價簽訂供銷合約。

有的為了買斷權益,主動提出預付50%訂金。

李嘉誠掀起了香港消費新潮流,長江塑膠廠由默默無聞的小廠一下子蜚聲香港塑膠業界。

1957年歲尾,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公司總部由新莆崗搬到北角,李嘉誠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廠房分為兩處,一處仍生產塑膠玩具,另一處生產塑膠花。李嘉誠把塑膠花作為重點產品。

塑膠花為李嘉誠帶來數千萬港元的盈利,長江廠成為世界最大的塑膠花生產廠家,李嘉誠塑膠花大王的美名,不僅蜚聲全港,還為世界的塑膠同行所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