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朱元璋的算計

兩位皇子看到朱元璋鬆口,心中十分驚喜,沒想到這麽順利就說服了朱元璋。他們以為至少要經過幾次勸諫,甚至還曾想過,讓他們的母親也幫著說說好話。

沒想到隻是將朱迪的話重複了一遍,這事居然就成了。

雖然,朱元璋沒有完全答應下來朱迪的意見,也沒有對開放海禁做任何評判,但是能取得這樣的結果,他們兩兄弟已經十分意外了。

對於朱元璋這個製定了大明海禁政策的人,能讓他鬆口,允許搞一搞試驗,就已經是一個極大的讓步了。

兩位皇子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難以抑製的振奮之色。

在他們看來,這是他們勸諫的成果,完全沒有想到是朱元璋自己想通了朱迪的套路,甘願一試的結果。

不過無論如何,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海上貿易的第一步已經邁了出去,接下來就要看朱迪那邊的表演了。

朱樉想到朱迪承諾的那些收益,心跳都開始加速了。

悄悄捅了捅太子朱標,趁著朱元璋不注意,小聲問道。

“大哥,你說咱們參與海上貿易以後,有沒有機會也能獲得點分紅什麽的?”

朱標有些不解,事情才有點眉目,你就想著分錢了,是不是有點著急。

“二弟,這錢是父皇投的,和咱們沒關係。”

朱樉:……

“難道二弟還想著那個酒吧街上的迪廳呢?”

朱樉:“咳咳,我沒有,不是,別瞎說啊。”

看著兩個兒子滿臉興奮的低聲討論,朱元璋不用問也知道他們在說未來的收益。隻是兩位皇子雖然高興了,但朱元璋卻依舊眉頭緊鎖,不敢鬆懈。

這個朱迪實在太能搞事了,上次是鼓動了全徐州的官員,還讓全徐州的百姓都對他頂禮膜拜。而這次不但忽悠了福州以及周邊的商賈,還煽動了他的兩個皇子,為其奔走。

手段如此多變,實在讓朱元璋放心不下。

而且他的目光比兩個皇子要更加的長遠,這次開海經商不是小事情。若隻是做些海上貿易倒也罷了,若是依此招來外賊,為大明引起禍端,才是麻煩。

思慮良久,朱元璋還是叫來了錦衣衛指揮使毛驤。

兩位皇子在下麵正聊著,聽到朱元璋宣毛驤覲見,立刻停下了討論,打起精神。

他們知道,接下來朱元璋要安排福州方麵的事情了。於是全都支起耳朵,聽著朱元璋的安排。

沒多久毛驤就來到了書房,他手下隨兩位皇子回來之人,已經向他做了簡單的匯報。因此毛驤心裏也清楚,朱元璋忽然叫他來,大概是與福州有關。

果然,朱元璋第一句話就是讓他全權負責,福州小範圍海上貿易試水方麵的監察和管理。

“毛驤,你要清楚海禁於我大明的利害關係。”

“是,屬下明白,一定不敢大意。”

“另外,還有仔細注意福州的那邊所有動靜,特別是朱迪的一舉一動,都要給咱家詳細的記錄下來。”

毛驤聽到朱迪的名字,頓時心顫了一下。怎麽又是這個家夥,不過還是立刻應了下來。

朱元璋想了想,覺得還是要將事情挑明,以免信息錯漏。

“毛驤,你要知道海禁一事關係重大,而且朝堂中的所有人,也都會盯著你的一舉一動,稍不注意就會受到滿朝文武的攻訐。”

毛驤聽到朱元璋的話,頓時有種掉入火坑的感覺。雖然說他是代表皇家,去福州監管海上貿易試水的,但朝堂中的那些人可不敢上書罵皇帝,隻會將他作為著力點。

將所有怒火和不滿,都撒到他的身上。

“是,屬下知道,屬下定不會讓陛下失望,不會讓這身錦衣蒙羞。”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這才是錦衣衛頭子該有的魄力。別說麵對滿朝文武,就算是與全天下為敵,也不能有絲毫的退縮。

而後朱元璋交代毛驤將那價值五十萬的地契拿走,隨便幹點什麽,作為錦衣衛的暗樁。

當日,毛驤就帶著一批手下,再次奔赴福州,準備接手那塊五十萬的地皮,全麵展開對福州的情報工作。

與此同時,留守福州的那位暗樁楊千戶,正在一家客棧中喝茶。忽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嘈雜,心思微動立刻一個眼神過去,一名手下放下茶杯向外麵走去。

不多時,那名手下便匆匆回返:“千戶大人,屬下聽外麵的人討論,說朱迪的大基建快要開始了,那些人都在討論趕緊結束手上的活,等著朱迪的大基建招工。”

楊千戶的眉毛一揚,放下茶杯就要出去。這時一群人吵吵嚷嚷的走進客棧,剛出去探聽消息的屬下立刻湊近楊千戶,在人群中指出一人。

“大人,消息就是從那個身穿藍綢長衫之人口中傳出來的。”

楊千戶看那些人也要在客棧中駐留,便微微點頭,再次端起茶杯。

那夥人鬧哄哄的進來後,便招呼小二上茶。

“小二快來,給我們上壺好茶。”

吩咐了小二,那幫人再次將藍衫之人圍了起來,不停的發問。

發問的人不少又在室內,一時間聲音混雜難以分辨,那個藍衫之人略有不耐的擺了擺手,這才讓眾人逐漸安靜下來。

“要我說,你們也別著急,尤其是那些在城門口登記過的,朱大人的‘大基建’開工肯定會出告示,誰都不會錯過的。”

楊千戶敏銳的捕捉到了大基建三個字,頓時來了精神。

畢竟他們在這裏的主要職責,就是對朱迪的一舉一動進行監督。一聽是之前關注的大基建有動靜,注意力全部都放了過去。

那些圍攏在藍衫之人身邊的百姓,也注意到了大基建,立刻又引發了一波問詢。

還有不少人起哄,把那人捧得高高的,但對於這方麵的問題,那人似乎有意賣關子,不少問題說得含含糊糊。

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不少人就開始質疑起消息的準確性。

那傳消息的人一挑眉毛,頗有些不悅:“告訴你們,我有個親戚就在朱大人手下,這可是那邊傳來的第一手消息。你們愛信不信,反正我是什麽生意都不做了,一心等著朱大人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