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隻愛一點點

李敖寫過一首詩《隻愛一點點》:“不愛那麽多/隻愛一點點/別人的愛情像海深/我的愛情淺……”針對這首詩,李敖自己解釋說:“我相信,愛情本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應該隻占一個比例而已,它不是全部,也不該日日夜夜時時刻刻扯到它。一旦扯到,除了快樂,沒有別的,也不該有別的。隻在快樂上有遠近深淺,絕不在痛苦上有死去活來,這才是最該有的‘智者之愛’……”

一個要出嫁的女兒問媽媽,“婚後怎麽樣才能抓緊丈夫的心?”媽媽讓女兒抓起一把沙子,滿滿的一大把。媽媽說:“你試著握緊。”女兒使勁地握緊手,結果她握得越緊,從手指縫裏漏出的沙子就越多。最後,留在手裏的沙子隻有一點點,而且被握成很難看的形狀。

台灣女作家三毛的“馴夫術”就是放任老公荷西去做一個自由的丈夫,而不是用太多的愛設法控製他。三毛曾經說過,我的心有很多房間,荷西也隻是進來坐一坐而已。愛情就是如此,你越是緊緊地握住,他越是會掙脫與逃離,就像握在手裏的沙子,越想抓牢緊緊握住的時候,沙子卻偏偏從指縫間流走了,不如留點空隙,手裏的沙子反而更多。

愛情是一個相互的空間,擁抱可以緊密,親吻可以無間,但是窒息就什麽也沒有了。生活就是這樣,很多事物,你越是握緊,它越是掙脫,你越是在意,它越是遠離。

飛蛾撲火的愛情,固然唯美。但是如果一旦成為過去,如何讓彼此去收拾那一地的狼藉?

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書對愛情的產生和起伏演變做了非常精細的描寫。安娜是一位美麗的貴婦,邂逅了英俊的青年軍官渥倫斯基後燃起了瘋狂的愛情。為了這段感情,安娜拋夫別子,冒天下之大不韙,挑戰上流社會的種種規範,不可謂不勇敢。

盡管如此,渥倫斯基還是很快厭倦了這種終日廝守的生活。在沒有得到安娜的時候,他處心積慮地追求,甘願放棄前途,甚至為了得到安娜的愛而舉槍自殺。然而,當安娜死心塌地地和他走到一起後,渥倫斯基開始想念昔日的朋友,想念那些熱鬧的社交生活,包括能以自由之身與女孩子們交往。這樣一來,自然招致安娜的不滿。每次衝突之後,她都禁不住向渥倫斯基發問,問他是否還愛她。這時,渥倫斯基就會在內心發出絕望的歎息:“天哪,又是愛情!”

愛是一種快樂,太愛則是一種負荷。父母給我們的愛太多,我們便總是生活在歉疚和報答裏;愛人給我們的愛太多,我們便會被放縱得不再小心去珍惜;朋友給我們的愛太多,我們會感到不知所措;陌生人給我們的愛太多,我們會對他的好心產生警惕。反過來何嚐不是一樣的道理?當我們用愛和關心緊緊地包圍著別人的時候,我們為自己感動為自己喝彩,卻並沒有想過對方是不是會被這濃烈的愛逼迫得喘不上氣。

隻愛一點點,不選擇全部給予,任何時候都不會喪失自我,不會失去生活的重心;隻愛一點點,不愛那麽多,任何時候都懂得保護自己,享受人生。就算愛人遠去,感情不再,仍能從容不迫,笑對生活。因為隻愛一點點,靈魂就永遠握在自己手中;因為隻愛一點點,腳底就永遠有一條路為自己開通;因為隻愛一點點,心中就永遠有一盞燈為自己點亮。有多少人愛得太濃,陷得太深,完全不能控製自己,完全把靈魂交付在愛人手中,沒有了自己的思想,沒有了自己的喜怒與悲愁,一切都以對方為轉移,愛得毫無保留,受傷的最終是自己。連自己都不懂得保護自我愛惜靈魂,誰還會憐惜你呢!

兩個人即使再相愛,也要給對方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和空間,各自發展,相互補充,不斷提高,和諧美滿。隻愛一點點,自己會更輕鬆快樂,愛了也不會頭腦發熱,失去理智;隻愛一點點,愛來了,微笑地張開臂膀,柔和地輕撫愛人的心,愛走了,靜靜地轉身選擇離開;隻愛一點點,分開了仍然是朋友,在心裏還會默默地祝福他。隻愛一點點,沒有太多的占有和欲望,有的隻是寬容和理解,對生活的滿足和感恩;隻愛一點點,沒有心靈的牽扯和肝腸寸斷,心情可以隨時輕舞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