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千萬次心動,抵不上一次行動

很多時候,一次成功的執行就躲在那些異想天開的一念之間,藏在那些一閃即逝的靈感火花之後。但想法固然重要,若沒有說幹就幹的魄力,心動之後馬上行動的幹脆,就算有千萬次的心動,一切事情也不會發生,萬事不過都是水中月、鏡中花罷了。

1989年4月,香港女作家梁鳳儀發表了她的第一部小說《盡在不言中》,一出版便一炮打響,為她“財經係列小說”開了個好頭。

此後,她開始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以近乎批量生產的方式,有係統地創作起小說來。

1990年,梁鳳儀寫出了《醉紅塵》等6部長篇小說。1991年,她更上一層樓,竟然一口氣出版了《花幟》等一係列作品。

當時,梁鳳儀的財經小說發行量特別大,在中國港台地區刮起了一陣猛烈的“梁旋風”,她的書的出版商都賺了個盆滿缽滿。

梁鳳儀心中一動,自己的小說既然如此受歡迎,如此能創造經濟效益,為什麽不自辦出版社呢?說幹就幹,於是,她親任董事長和總經理,成立了中國香港“勤+緣”出版社。“勤+緣”出版社獲得了很大的聲譽,由此而來的是巨大經濟效益。僅僅在建社的一年半以後,“勤+緣”出版社便收回了“八位數字”的投資,並在兩年以後,一躍而成為中國香港3家營業額最高的出版社之一。

如果沒有梁鳳儀的那一心動,就不會有“勤+緣”出版社的誕生,更不會有今天的壯大和輝煌。這說明不管我們有了怎樣的想法,無論是實際的還是看似荒唐的,隻有擁有必勝的決心,再配合確切的行動,才有成功的可能。

有時,執行和拖延的差別就在於是否有行動。從這個角度來看,世界上其實隻有兩種人:空想家和行動家。

空想家善於談論、想象、渴望甚至於設想去做大事情,他們總會產生很多的夢想,卻很少行動,或許是缺乏實踐的勇氣,或許是缺乏實踐的能力;而行動家則是隻要有了想法,就會迅速做出反應,毫不遲疑地去嚐試、去實踐,在不斷地行動中走向成功。

在現實生活中,總有許多空想家存在。他們是“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雖然時不時地喊出幾句豪言壯語,卻總不能付諸到實際行動中,因此最終還是一事無成。曾經有媒體報道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青年拿到碩士學位並在社會上闖**了兩年後,決心自己創立一番事業,而此時他恰好對市場上剛出現的一個新項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開始搞市場調查、研究可行性、撰寫計劃書等。

就這樣,足足忙了大半年後,正當他的疑問越來越多,出發的腳步越來越遲疑時,卻獲悉幾個下崗女工早已經把這個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生意做得遍布全國了。

生活中此類人確實不少,將著名詩人艾青的“夢裏走了許多路,醒來還是在**”這句話送給這些人,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他們小心謹慎,為了達到理想和目標,研究來研究去,考察了許多實際情況,製定了很多詳細的計劃。可就是不按照計劃去執行,而是左思右想,推翻了原有的計劃,重新製定計劃,而新計劃列出後,又馬上會被更新的計劃所取代……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在周而複始中時間已經白白流逝,最終也會因為拖延而一無所獲、一事無成。

這些“隻會想不會做”“隻動腦不動手”“三思而不行”、畏首畏尾的人就是典型的隻想不做或者隻想而做不到的空想主義者。還有些人心中理想很多,今天冒出一個這樣的打算,明天製定一個那樣的計劃,信誓旦旦地立誌要做一個拓荒者,甚至還發出了不達目的絕不回頭的豪言壯語。而結果僅僅是三分鍾熱度,第一天、第二天堅持了,第三天勉強地堅持,到了第四天豪言壯語就被拋到九霄雲外了。這同樣也是想和做的嚴重脫節,心動過後沒有實質性行動的表現。

不拖延,提高執行力,要心動更要行動!沒有行動,一切都不會出現,哪怕是失敗的經驗都不會得到;沒有行動,就算機遇來了,也隻能白白錯過;沒有行動,就算運氣來了,也毫無知覺。

所以,在執行過程中,心動不如行動,心動更要行動!光有理想是不夠的,必須付之於行動,否則到頭來也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早一刻行動,就可能早一刻成功!“三思而後行”固然是應該,“三思而不行”卻是萬萬不該。克服拖延,就是不要因為對未知的恐懼而阻擋住前進的腳步,勇於探索才是拒絕拖延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