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要事優先的原則

阿強要在客廳裏掛一幅字畫,便請鄰居來幫忙,字畫已經在牆上扶好,正準備砸釘子。鄰居說:“這樣不好,最好釘兩個木塊,把字畫掛在上麵。”

阿強聽從了鄰居的意見,讓他幫著去找鋸子。剛鋸了兩三下,鄰居又說:“不行,這鋸子太鈍了,得磨一磨。”

於是,鄰居丟下鋸子去找銼刀。銼刀拿來了,他又發現銼刀的柄壞了。為了給銼刀換一個柄,他拿起斧頭去樹林裏尋找小樹。就在要砍樹時,他發現那把生滿鐵鏽的斧頭實在是不能用,必須得磨一下。磨刀石找來後鄰居又發現,要磨快那把斧頭,必須得用木條把磨刀石固定起來。為此,他又出去找木匠,說木匠家有現成的木條。

然而,這一走,阿強就再也沒有見鄰居回來。當然,那幅字畫,阿強還是一邊一個釘子把它釘在了牆上。第二天,阿強再見到鄰居的時候是在街上,當時,他正在幫木匠從五金商店裏往外搬一台笨重的電鋸。

這個故事確實讓人啼笑皆非,但其中蘊含的深意卻不得不讓我們深思:一個人做事如果不分清主次、輕重緩急,那很有可能白忙活一場。

每個人的一天都有無數的事情需要去處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若想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就必須學會管理時間,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也不能光做不要緊的小事,最後卻把重要的大事耽誤了。

一天,一位時間管理專家為一群商學院的學生講課。他現場做了演示,給學生們留下了一生都難以磨滅的印象。

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學曆的學生前麵,他說:“我們來做個小測驗。”說完,他拿出一個一加侖的廣口瓶放在麵前的桌上。

隨後,他取出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仔細地一塊塊放進玻璃瓶。直到石塊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問道:“瓶子滿了嗎?”所有學生應道:“滿了!”

時間管理專家反問:“真的?”他伸手從桌下拿出一桶礫石,倒了一些進去,並敲擊玻璃瓶壁使礫石填滿下麵石塊的間隙。

“現在瓶子滿了嗎?”他第二次問道。但這一次學生有些明白了。

“可能還沒有。”一位學生應道。

“很好!”專家說。他伸手從桌下拿出一桶沙子,開始慢慢倒進玻璃瓶。沙子填滿了石塊和礫石的所有間隙。

他又一次問學生:“瓶子滿了嗎?”

“沒滿!”學生們大聲說。

他再一次說:“很好!”然後,他拿過一壺水倒進玻璃瓶直到水麵與瓶口齊平,抬頭看著學生,問道:“這個例子說明什麽?”

一個心急的學生舉手發言:“無論時間表多麽緊湊,如果你確實努力,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不!”時間管理專家說,“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如果不是先放大石塊,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進瓶子了。那麽,什麽是生命中的大石頭呢?與你愛的人共度時光,你的信仰、教育、夢想。記住,先去處理這些大石塊,否則,一輩子你都不能做!”

在工作中,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既重要又緊急的事情,如馬上要解決的緊急問題;第二類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如一些計劃與規劃;第三類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如某些一定要開但沒有什麽意義的會議;第四類是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如一些不必要的雜事。

很顯然,第一類事情是要優先處理的,它就是生命中的大石塊,我們必須帶著專注心去完成它,如此才不會浪費寶貴的時間,才能將它做好。

美國作家史蒂芬·金在《寫作這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一書中,曾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我的日程安排得很清晰——上午用來處理新事務,比如撰寫文章;下午用來打盹兒和寫信;晚上用來讀書、和家人在一起、玩遊戲、做些工作上緊急的修改。基本上,上午是我最重要的寫作時間。”

不難發現,對史蒂芬·金來說,寫作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他把它排在第一位,正如美國學者亞曆山大·格雷厄姆·貝爾所說:“你應把注意力集中在手頭的工作上。陽光隻有匯聚到一點,才能燃起火焰。”為了完成自己的寫作計劃,史蒂芬·金確實付出了足夠的精力和時間。

當然,史蒂芬·金對待寫作這一事業的專心致誌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現在的他已經是全球知名的作家、電影導演和製片人,他的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被改編成電影後,一直備受觀眾的歡迎和喜愛。

綜上所述,身為員工,我們若想在職場上出人頭地,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就要帶著專注心去工作,牢記要事優先的原則,將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一直保持心無旁騖的工作狀態,認真、用心地將工作做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