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要適合自己的身份

任何人在運用幽默時,都是以自己為物主身份表達思想,傳遞信息。要想在彼此交流的情況下,使幽默達到理想的效果,除了要有對象意識外,還要有自我身份意識。也就是說,說話要得體,幽默形式的選擇要符合自己的身份,隻說自己該說的那份話。如以下級的身份向上級匯報思想工作,當持敬重的態度,需要注意措辭的嚴肅性和應有的禮節性,而此時使用幽默,很容易“走火”。與同輩親友交談,則以親切、自然為宜,不宜過於“一本正經”,否則便有疏遠之感,此時不使用幽默,反讓人感到呆板,做人“死性”。幽默運用不得體,不注意身份,聽的人總感到不是滋味,甚至容易引起反感,這肯定達不到幽默的目的,甚至事與願違。

其次,幽默時要注意自己的多重身份,針對不同環境,選擇相應的表達方式,使表達與自身思想情感相符合。

常言說,“言為心聲”,魯迅先生也說:“從噴泉裏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裏出來的都是血。”一個人用什麽身份說話,很容易反映他的思想境界,處世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態度。如何把握好交談雙方特定的關係而作語言的修飾調整,以更好地傳情達意,這正是提高說話水平要研究的課題。如一位湘籍著名歌星,應邀在長沙做嘉賓主持“情係三湘”的賑災義演節目串聯時,隻見她手持話筒,朗聲說道:“那次中央電視台舉行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我給‘娘屋裏’(自己家裏)的參賽選手打了最高分,下次‘娘屋裏’的伢子妹子到北京參賽,我還要給他們打最高分。”這樣的話不無失體之嫌。若是在私下場合對“娘屋裏”的說說私情乃人之常情,而這是在義演的嚴肅場合,說的又是嚴肅莊重的大獎賽評委打分問題,如此偏重於“情感”而疏於“理智”的幽默,人們不禁會問:她作為評委,其公正何在?看似在用家鄉話來幽默一番,但那是在向全國播放的衛星電視節目,其他省的觀眾該如何想?

再次,話雖是說給聽眾聽的,但話說得好不好,能否為聽眾所接受,還要看發言人是否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一個人的思想性格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並且這個人的心情則是和他的思想、處境分不開的。這種不同處境下的不同心境,同樣會在日常的表達中自然流露,顯示出說話者的本色身份。

所以,幽默時要選擇與當時的處境和受眾心情相協調的說話形式加以運用。例如某高校一位姓嚴的古漢語教師,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教學時嚴格訓練、嚴格要求。一日,當他走進課堂,見黑板上赫然寫著“嚴可畏”三字。該老師不慍不怒,隻見他停下來,對學生朗聲說道:“真正可畏的是你們!”學生們一時不知所措。嚴老師接著說:“不是嗎?後生可畏嘛!為了讓你們這些後生真的可畏,超過我們這些老朽,我這嚴老師怎可名不副實呀!”(掌聲笑聲)由“嚴可畏”三字嚴老師準確地捕捉到學生們因嚴格訓練、嚴格要求而生發的“積怨”與“不滿”,先是冷靜地予以寬容,進而曲解“可畏”二字,並且一語雙關,含蓄幽默地表達出必須“嚴”的道理,以及要繼續“嚴”下去的決心,既寬容有度,又嚴格適中,其說話形式的選擇與處境、心情表達之得體,令人擊節讚歎,真個是“言為心聲,語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