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影響交際

在心理學中,“樂群性”是一種很重要的心理素質,“親和力”是一種很受歡迎的人格魅力,而“樂群性”與“親和力”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品質,都需要後天的鍛煉與培養。這其中,家庭教育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獨生子女,因為沒有了兄弟姐妹之間的友愛體驗,缺乏與鄰裏同學的日常交往,大多時候他們都不得不獨自在家,這養成了他們孤僻任性的性格。如果家長不注意創造條件鼓勵孩子多和同齡人交往,隻能使孩子更加不合群、孤獨、自私。

合群,不僅是一個孩子應該具備的良好道德品質,而且也是每一個孩子所應具備的良好的心理品質。因為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絕大部分的工作必須通過許多人的合作才能完成,單靠個人奮鬥取得成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正因如此,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論述教育的四大支柱時,將“學會共處,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作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支柱,並認為“合群、與人相處可能是今日教育中的重大問題之一”。不合群對於孩子的危害很大。

首先,不合群影響孩子健康心理的養成。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一個孩子正常的心理包括“學習心理”、“社交心理”、“法律心理”等,而其中的“社交心理”又是孩子健康心理的一個重要標誌。所以,可以這樣說,如果孩子沒有一個正確的社交心理,那麽孩子就沒有一個完整的健康心理。

其次,不合群容易使孩子產生孤僻心理。孩子不願意與社會交往,其實就是孩子孤僻心理的一種表現。如果這種習慣不能及時得到糾正,那麽孩子的這種孤僻心理就會越來越嚴重,最後發展到“冷漠心理”,甚至是“仇視心理”和“報複心理”。不少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就是這樣因為心理的變化而逐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第三,不合群不利於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孩子與他人的交往能力也是在孩子參與社會交往的過程中不斷地得到鍛煉和提高的。如果不及時改變孩子的這種不合群的現象,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

第四,不合群的孩子通常給他人留下孤傲、我行我素、比較自我的印象。一些在家中養成的唯我獨尊的習慣導致了孩子的自傲、不喜歡與同齡孩子交往的特點。或者在與其他孩子相處過程中,有著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強烈意識。當別的孩子不按自己的意思行事時,他們往往不再喜歡與人交往。

總之,培養孩子與人和睦相處、有團體精神的習慣非常重要。孩子隻要從小有群體意識,長大以後才不至於固執、一意孤行,導致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小貼士

如何了解你的孩子是否“合群”?

(l)從生活細節了解你的孩子是否是個“獨行俠”,總是喜歡獨來獨往,做自己的事情,有什麽事情也不喜歡跟別人交流商量。如果你的孩子有這樣的傾向,一定要及時疏導,因為孩子“孤獨”太久,可能會產生人際交往的障礙。

(2)與老師交流,了解孩子在集體中的表現。多與老師交流、溝通,及時發現問題。這對糾正孩子不合群的行為有幫助。如果時間長了,就很難糾正了。

(3)從孩子的同學中了解孩子的人緣。一個人際關係好的孩子通常有許多朋友,他們能跟這些朋友融洽相處,且有一定的口碑。而一個不合群的孩子不會給人留下什麽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