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從目標中來
目標是一個追求的目的地,是一個其努力想要得到的結果。動力與目標有何聯係?如果說,達到目標的起點到終點是一段路,那麽這段路的中途便是動力,而起點就是製定目標,終點就是達到目標。很多人都有過這段路的曆程,比如姚明。
大家都知道姚明有著一個高大的身軀,可這不見得這一定是好事。姚明小時候,個子就很高了,當然,他的腳也特別大。有時候,父母要給他買雙鞋,可能要跑遍整條街,有時還買不到一雙——他的腳太大了。小姚明聽說進NBA就能夠有定做鞋子的“特權”,於是定了一個目標——要進NBA——最初的想法隻是想不必為鞋子而煩惱。
姚明成功了,他走過了一條“路”——達到目標的路,不容忽視的是他為了達到目標付出了極大的努力,那麽又是什麽賜予了他巨大動力呢?是目標,對於目標的渴望。姚明是那一段“路”的“勝利者”。
可見動力確實來源於目標,目標的高低,決定了“路”的長度,也決定了需要動力的多少。
動力是追尋目標的必經,而動力也來源於目標。
一個名叫弗羅綸絲·查德威克的美國婦女,是橫渡英吉利海峽的第一位女性,在這個壯舉之後,她要另外橫渡一下卡塔林納海峽,而這個海峽比她原來橫渡的英吉利海峽還要寬,也就是要從加利福尼亞海岸以西21英裏的卡塔林納島遊向加州海岸。那麽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個遊過這個海峽的婦女。
在1952年的7月4號早晨,加利福尼亞西海岸及附近的太平洋洋麵籠罩在濃霧中。那天早晨,海水凍得她身體發麻,最主要是霧也很大,她就連護送她的船幾乎都看不到。她一個人堅定地遊著,千萬人在電視上看著。時間一小時一小時過去,經曆了15個小時後,她仍然在遊。終於她感覺到自己又累又凍,她知道自己不能再遊了,於是她就請求隨船的教練以及她的母親把她拉上船。但是他們告訴她不要放棄,隻要再堅持一下就到了。可是這個時候由於她看不到加州海岸的方向,所以她這個時候就決定放棄,隨船的教練及她的母親都告訴她海岸很近了,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濃霧彌漫,什麽也看不到!最後,在她的再三請求下人們把她拉上船,而這個時候她已經遊了15小時55分鍾,離加州海岸隻有半英裏!後來她總結道,令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說實在的,”她對記者說,“我不是為自己找借口,如果當時我能看到陸地,也許就能堅持下來。”迷茫的目標,動搖了她的信念。兩個月後,她成功地遊過同一個海峽,仍然是遊過卡塔林納海峽的第一位女性,且比男子的紀錄快了大約兩小時。
可見,隻有有了目標,才會有前進的動力。在明確自己的目標之後,合理地安排實現目標的步驟和計劃,並按照這個計劃腳踏實地地實施,這樣,目標就形成了一股前進中的動力,不斷地推動你前進。
所以,我們要明確目標,並為實現目標尋找無限的動力,專注於實現自己的目標,讓這個目標切合實際,不要空想,而是要有堅定的信念去實現這個目標,為了目標從細微處人手,踏踏實實地一步步去實現它!
讓我們學會製定目標吧,讓我們尋找前進的動力吧,記住目標永遠是你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