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親子間的友誼

在孩子麵前,父母除了扮演好長輩的角色外,還應努力扮演好朋友的角色。父母與孩子一旦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對促進整個家庭的民主氣氛都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學家認為:追求他人的信任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是每個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個人奮發進取、積極向上、實現自我價值的內驅力。信任的心理機製對孩子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積極的鼓勵作用。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缺憾之一,是在家庭中沒有年齡相仿的夥伴,基本上隻是同父母交往。父母往往還會對孩子外出玩耍加以限製,這就在客觀上使獨生子女父母增加了同齡夥伴的角色。孩子渴望父母像兄弟姐妹、像朋友一樣與他們相處,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無論是從本身的義務上,還是從教育的意義上說,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同孩子進行感情上的溝通都是必需的。可是,我們太多的父母往往忽略了這一點,總是高高在上,我行我素,從不聽取孩子的意見,不知道孩子心裏想的是什麽,更不知道孩子需要什麽。

一位父親說:“如果你不花一些時間與你的孩子共同度過,那麽再怎麽強調要與孩子交流都是白搭。與孩子共同分享在一起的快樂時間是你與孩子交流的最好機會。”一位母親說;“與孩子在一起是很重要的,我們常在一起散步,一起洗碗,這樣我們就能有很長的時間交談。這是交談的好時間。即使你很忙你也一定能夠擠出這些時間,因為那也是很容易交談的一種場合。試想有人要你坐下來,然後說‘讓我們談談’,這該多麽生硬啊。”

有一位家長在一場育兒講座中說起自己的經曆:

很多年前,當我的孩子還在二三年級讀書的時候,我曾非常激動地準備“怎樣才是好父母和好老師”的講演稿。但我開始發現,我缺乏實踐。最後,我決定休息一天,單獨和我的孩子到海灘去。我們玩球、玩海藻,做一切在海灘上能做的事。一天下來,我已筋疲力盡,孩子也累了,但是非常快樂。在回家的路上,他突然說:“我們玩得不是很好嗎?告訴你,從現在起,你要求我做任何一件事,我都準備去做。”

瞧,這就是這位家長與孩子一起遊戲的結果。與孩子相伴、做孩子的朋友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在父母與孩子共同的活動中,兩代人可以形成平等交談、相互溝通的習慣,障礙自會排除,隔閡自能打破,此時最容易建立友好親密的感情。

父母如果不和孩子很好交流,不相互溝通,就很難發現孩子的內在潛力。要想使孩子成材,就應該了解他們、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做孩子最知心的朋友。這樣孩子才會有出息,才能成為社會上真正有用的人。

父母要想成為孩子的朋友,就要把自己和孩子置於平等的位置,敞開心扉,交流互動。要學會傾聽,鼓勵孩子和你交心,無論對錯都要接受、包容。同時要給孩子留有私人空間,不要凡事都問個透,允許他有小秘密。這樣他才會找到被尊重、理解的感覺,同時還會拉近父母和孩子心靈的距離。當父母真正把孩子當做朋友去相處,你會發現,教子相長,這是培養孩子的基礎,隻有你的話他聽進去了,才能達到家庭教育的目標。

實際上,父母走近孩子、成為孩子朋友的方式有很多。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複在這方麵有如下建議:

第一,和孩子打成一片,甚至和他一起“胡說八道”。不要擺起架子做個“高高在上”的長輩。我的孩子小時每天聽了我“胡謅”的故事後才願意睡。

第二,對孩子說心裏話,不要把話悶在肚子裏,做一個好的傾訴者。

第三,讓孩子知道他對你多重要,告訴他你多麽愛他,慷慨地把你的時間分享給他,但是對物質上不要“有求必應”。

第四,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隻有你學習他的語言,而不是要求他學習你的語言。如果你不學新知識,不接觸新的思想觀念,知識匱乏,思想陳舊,你就不能理解現在孩子的所思所想。父母應該盡量多接觸點流行的東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飾,流行的技術,流行的音樂,以減小代溝,創造彼此信任溝通的渠道。

第五,對孩子寬嚴相濟。要做孩子的朋友,既對孩子嚴格要求,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隨時給孩子引導和指引;又把孩子作為平等的夥伴,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玩,尊重孩子的一切;還要給孩子確實到位的幫助,讓孩子心裏踏實,心理安全,健康長大。

事實上,幾乎所有父母感覺與孩子相處愉快和諧是因為他們肯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做遊戲、畫畫、運動、聽音樂、家務勞動、製作手工、旅遊、聊天、探討問題等。隻有與孩子親密接觸,方可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心理需求,而自己也容易被孩子所接納。

總之,父母應該同孩子們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朋友關係。因為孩子們不僅需要在生活上能撫養自己的父母,也需要年齡大、閱曆廣,願意傾聽,能夠給予自己忠告和幫助的“忘年交”。

如果父母還沒有和孩子建立起平等尊重的朋友關係,雙方不妨現在就坐到一起,開誠布公、推心置腹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把彼此的想法告訴對方,這樣才會更好地消除隔閡,化解代溝。其實家長慢慢地就能體會到,同孩子做朋友是一件非常有趣也非常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