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小人的“變臉術”

明朝龐尚鵬曾說: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是古人謹慎待人避免以言取禍的經驗之談。

對於心懷叵測、不苟言笑的人,暫時不要表露真心實意;對於固執己見,一味爭勝之人,應注意防止失言。交淺而言深,你傾吐的真誠卻換來顛倒黑白的誹謗,這是自古以來都應引以為鑒的。

不了解情況就發言是不明智,知道情況而隱瞞不說是不忠誠。應當沉默之時卻要說話,所說的話就如汙垢;應當發言時卻沉默不語,這種沉默就如灰塵。不該說的偏要去議論,這是別有用心的人;應該說的卻一聲不吭,這是愚鈍的表現。

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不談心。真人麵前不說假話。為人處世,說話最忌諱毫不保留,聰明最忌諱全部顯露,好事最忌諱樣樣占盡。不僅意外之福難以享受,上天忌諱過分圓滿,就是上述三件事如不留有餘地,旁人便要側目而視了。

議論別人隻應稱讚別人的優點長處,而對別人的短處應簡略地一筆帶過,切不可張揚別人的過失。這不僅可以修身養德,而且還可以少招怨恨,消弭災禍。如果想規勸別人,也隻能委婉地對他講,不能做得太過分了。

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在中國掀起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運動。活動得到光緒帝的支持,但他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慈禧太後控製著朝政。光緒帝想借助變法來擴大自己的權力,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打擊慈禧太後勢力。作為慈禧太後,她當然感覺出自己的權力受到了威脅,所以對維新變法橫加幹涉。於是,這場變法運動實際上又變成了光緒帝與慈禧太後的權力之爭。在這場爭鬥中,光緒帝感到自己的處境非常危險,因為用人權和兵權均掌握在慈禧的手中。為此光緒帝憂心忡忡,有一次他寫信給維新派人士楊銳:“我的皇位可能保不住。你們要想辦法搭救。”維新派為此都很著急。

正在這時,榮祿手下的新建陸軍首領袁世凱來到北京。袁世凱在康有為、梁啟超宣傳維新變法的活動中,明確表態支持維新變法活動。所以康有為曾經向光緒帝推薦過袁世凱,說他是個了解洋務又主張變法的新派軍人,如果能把他拉過來,慈禧太後的主要助手的力量就小多了。光緒帝認為變法要成功,非有軍人的支持不可,於是在北京召見了袁世凱,封給他侍郎的官銜,旨在拉攏袁世凱,為自己效力。

當時康有為等人也認為,要使變法成功,要解救皇帝,隻有殺掉榮祿。而能夠完成此事的人隻有袁世凱。所以譚嗣同深夜密訪袁世凱。

譚嗣同說:“現在榮祿他們想廢掉皇帝,你應該用你的兵力,殺掉榮祿,再發兵包圍頤和園。事成之後,皇上掌握大權,清除那些老朽守舊的臣子,那時你就是一等功臣。”袁世凱慷慨激昂地說:“隻要皇上下命令,我一定拚命去幹。”譚嗣同又說:“別人還好對付。榮祿不是等閑之輩,殺他恐怕不容易。”袁世凱瞪著大眼睛說:“這有什麽難的?殺榮祿就像殺一條狗一樣。”譚嗣同著急地說:“那我們現在就決定如何行動,我馬上向皇上報告。”袁世凱想了想說:“那太倉促了,我指揮的軍隊槍彈火藥都在榮祿手裏,有不少軍官也是他的人。我得先回天津,更換軍官,準備槍彈,才能行事。”譚嗣同沒有辦法,隻好同意。

袁世凱是個心計多端善於見風使舵的人,康有為和譚嗣同都沒有看透他。袁世凱雖然表示忠於光緒皇帝,但是他心裏明白掌握實權的還是太後和她的心腹,於是早和慈禧的心腹們勾搭上了。如今他更加相信這次爭鬥還是慈禧占了上風。所以,他決定先穩住譚嗣同,再向榮祿告密。

不久,袁世凱便回天津,把譚嗣同夜訪的情況一字不漏地告訴榮祿。榮祿嚇得當天就到北京頤和園麵見慈禧,報告光緒帝如何要搶先下手的事。

第二天天剛亮,慈禧怒衝衝地進了皇宮,把光緒帝帶到瀛台幽禁起來,接著下令廢除變法法令,又命令逮捕維新變法人士和官員。變法經過103天最後失敗。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銳、康廣仁、楊深秀在北京菜市口被砍下了腦袋。

袁世凱是奸詐的小人,為了邀功請賞、飛黃騰達,不惜讓別人掉腦袋。

變臉的小人不可使用,但不可不知。他們慣會當麵一套,背後一套;過河拆橋,不擇手段。他們在你春風得意時,即使不久前還是“狗眼看人低”,馬上便會趨炎附勢,笑容堆麵;而當你遭受挫折,風光盡失後,則會避而遠之,滿臉不屑的神氣,甚至會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