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善辯,舌戰群儒

諸葛亮舌戰群儒,三寸之舌能抵百萬之兵的故事流傳至今,他不僅是個軍事奇才,在口才上,也是萬裏挑一。“舌戰群儒”是口才、學識的較量,更是敏捷的思維和膽識的較量,下麵一段故事非常精彩,經常被後人津津樂道。可以說是“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有力佐證!

當時,曹操擁兵百萬南下,意在一舉消滅劉表、劉備、孫權等割據勢力,統一全國。荊州劉表新亡,其繼承人幼子劉琮望風而降,暫依劉表的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雖然用計火燒博望、火燒新野,小勝了兩陣,但最終還是因兵微將寡難以抵敵,不得已棄新野,走樊城,後來到江夏與劉琦(劉表長子)會合。

曹操大兵壓境、虎視眈眈,在這危急關頭,諸葛亮自請出使東吳,意在促成孫劉聯盟,共同抵抗曹操。

在東吳的陣營中,對於曹操百萬雄兵的壓境,文臣武將有兩派主張,即投降派和主戰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張昭、顧雍、虞翻、步騭、薛綜等。要說服吳侯孫權,不說服這些整天在孫權耳邊散布曹操威脅論,散布曹兵不可戰勝論,並吵嚷著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謀士是不行的。

那麽麵對一群文臣謀士,諸葛亮是如何能言善辯的呢?

張昭:“我,張昭是江東一個很不起眼的讀書人,聽說孔明先生在隆中的時候,將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這是真的嗎?”

諸葛亮:“哦,是的,這不過是我平生一個小小的比喻罷了。”

張昭:“聽說劉豫州三顧草廬,才幸運地得到先生。還說有了先生後就會如魚得水,大展宏圖。但是,現在卻連自己駐紮的荊州也被曹操奪去了,不知你們是怎麽策劃和決策的?”

諸葛亮:“是的,我們現在暫時處於不利形勢,但那些失利都是客觀原因造成的。我的主公劉豫州講仁義,不忍心奪取他哥哥劉表的城池。而劉琮那小子,卻聽信讒言,偷偷地投降了。至於我們下一步將采取什麽策略,這是軍事機密。恕我無可奉告!”

張昭:“這麽說,先生的言行好像有點不一致哦。先生自比管仲和樂毅。我們都知道,管仲幫助齊桓公稱霸了諸侯;樂毅扶助微弱的燕國,奪得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這兩個人都有著治理國家的才能。先生自比管、樂的話,那也應該為老百姓除害,消滅亂賊。但是,事實卻是,劉豫州沒有得到先生之前,還能夠打些勝仗,占據一些城池;現在得到了先生卻被曹操打的丟盔棄甲,到處逃竄。一路上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為什麽豫州既得先生之後,反而不如沒有得到先生的時候呢?管仲、樂毅,是這樣的嗎?恕我直言,請別見怪。”眾謀士有人偷偷地笑出了聲音來。

諸葛亮啞然而笑:“大鵬鳥展翅翱翔萬裏,它的誌向豈是那些小鳥們能知道的?比如說,有人得了重病,應該先給他吃些小米粥之類的營養品,再服些藥性溫和的補藥;等他胃口好些,再吃些雞鴨魚肉來補補身子。等到身體好些了的時候,再用藥性猛的靈丹妙藥才能起作用。否則一開始就用猛藥的話,不把人治死才怪呢。

“我的主公劉豫州,以前在汝南打了敗仗,暫時投靠了劉表。他的軍隊還不到一千人,將軍則隻有關羽、張飛和趙雲而已。這就像是得了重病的人一樣,而且,劉豫州所占據的新野隻是一個小縣城,人也少,糧食就更少了。劉豫州不過是暫時借以容身而已,難道還會真的能以新野這個小地方來稱霸一方嗎?即便是憑借著這些裝備不精、軍糧短缺的軍隊,我們還能夠用計火燒博望、火燒新野,打敗了兵精將廣的百萬曹軍先前部隊,使夏侯惇、曹仁嚇得心驚膽戰。我想管仲、樂毅之用兵可能也不過如此吧。而且,寡不敵眾,一時勝敗是很平常的事情。先前漢高祖劉邦多次被項羽打敗,但在垓下一戰就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就是因為有像韓信這樣的真正有謀略的英雄輔佐的結果。不像某些誇誇其談的人,坐在家裏談天說地,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但是真正在戰場上臨機應變、出謀劃策,卻一點辦法都想不出來。這真是讓天下人覺得太好笑了。”

張昭無言以對。

虞翻:“現在的曹操擁兵百萬、良將千員,大兵南下,氣勢如虹,一舉吞並了江夏。真可謂銳不可當,你說我的分析對嗎?”

諸葛亮:“曹軍是烏合之眾,雖然有百萬之眾,也沒有什麽可怕的。”

虞翻冷笑道:“你們累戰累敗,還說什麽不怕,這不是吹牛皮,說大話嗎?”

諸葛亮:“我主劉豫州隻有幾千人的軍隊,都不怕曹操的虎狼之師,而你們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但卻人人怕得要死,個個都想勸說自己的主公屈膝投降,你們這樣膽小如鼠,還有什麽臉麵存活於世間?”

虞翻不能對。

步騭:“孔明先生不會是想學蘇秦、張儀來遊說我們東吳來幫你們打敗曹操吧?”

諸葛亮:“就算是蘇秦、張儀,也都是能為國分憂、出謀劃策的英雄豪傑。絕不會像你們這些怕死鬼一樣隻知道投降,你們還有什麽資格嘲笑蘇秦和張儀?”

步騭默默無語,滿麵羞慚。

薛綜:“曹操現在是天下三分而有其二,取代漢朝是不可阻擋的曆史規律。我們不必違背曆史潮流,做無謂的抵抗。”

諸葛亮:“薛敬文,你怎麽能說出這種無父無君的話呢!人活在天地之間,首先就應該做到忠於君主、孝敬父母。你既然是漢朝的臣子,居然說出這種無父無君的言論!”

薛綜滿麵羞慚,不能對答。

陸績:“曹操是相國曹參的後代,而劉備是賣草鞋的小販子,怎麽能和曹操相提並論呢?”

諸葛亮:“曹操既然是曹相國的後代,就應該忠君報國,但他現在卻是獨斷專行,成了漢朝的亂臣賊子。而劉豫州是堂堂皇室的後代,當今皇帝都稱他是皇叔,身份何等的高貴?況且漢高祖一開始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亭長而已,最終還不是創立了漢朝嗎?就算是小時候賣過草鞋,又有什麽可以覺得恥辱的呢?”

嚴畯:“孔明先生就是會強詞奪理。請問孔明先生發表過什麽著作啊?”

諸葛亮:“有些人雖然寫了很多書,但隻知道舞文弄墨、搬弄是非,卻不能領兵打仗,幫助主公治理國家。你認為,在這樣一個動**的社會裏,像這樣的讀書人對國家會有什麽作用呢?”

嚴畯低頭喪氣而不能對。

程德樞:“你這樣的讀書人就是喜歡說大話,未必有什麽真才實學,難道不怕被天下人恥笑嗎?”

諸葛亮:“讀書人有兩種,一種是忠君愛國,服務社會,流芳百世。另一種則是書呆子,一天到晚就隻會坐在書房裏寫詩作賦。文章確實寫得洋洋灑灑,文采風揚,卻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像楊雄一樣,雖然是個大文豪,卻為王莽這樣的大奸臣服務,結果,跳樓而死。請問你想做哪種讀書人呢?”

程德樞不能對。

眾人見諸葛亮對答如流,盡皆失色。

一部《三國演義》中,以口謀生的謀士無數。但是,他們的口才隻能為他們的智謀服務,卻不可以作為製勝的手段。唯有這個被對手貶為“諸葛村夫”的諸葛亮,卻以他出眾的口才完成了一個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三分天下的論證中,到舌戰群儒的風雲場中,再到三氣周瑜的連環套中,以及後來的罵王朗、收薑維的人生**中,他的口才無時無刻不在閃耀著炫目的光輝。

一個既能言善辯又修養高雅的人,在人生之中才會如魚得水,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