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善用首因效應,樹立良好形象 第一印象至關重要

一個新聞係的畢業生正急於找工作。一天,他到某報社對總編說:“你們需要一個編輯嗎?”“不需要!”“那麽記者呢?”“不需要!”“那麽排字工人、校對呢?”“不,我們現在什麽空缺也沒有了。”“那麽,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說著他從公文包中拿出一塊精致的小牌子,上麵寫著“額滿,暫不雇用”。總編看了看牌子,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如果你願意,可以到我們廣告部工作。”這個大學生通過自己製作的牌子表達了自己的機智和樂觀,給總編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極大的興趣,從而為自己贏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這種“第一印象”的微妙作用,在心理學上稱為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在初次與人交往時,人們常常不自覺地根據自己的直覺來定位所交往的對象,並以此來判斷交往對象的性格、人品等,並且在頭腦中形成並占據著主導地位的效應。首因效應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

首因效應最早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提出。概念來源於一個關於印象形成的實驗:讓被試者看寫有六個形容詞的牌子,內容是一樣的,隻不過順序是相反的。第一張卡片上描寫了:勤奮的、聰明的、衝動的、嫉妒的、愛批評的、頑固的。第二張卡片上是:頑固的、愛批評的、嫉妒的、衝動的、聰明的、勤奮的。實驗之後,兩種方式測試出來的結果截然不同,大家都願意和第一張卡片上描繪的人交朋友,因為被測試者覺得這樣的人更善於交際、更幽默,心情更愉快。

另一位心理學家也曾做過同樣的實驗:他讓兩個人完成一組類似的任務,在同樣的條件下,甲在開始的幾個項目上完成得很成功,然後作業成績持續下降。乙則在開始的幾個項目上完成得糟糕,但後來作業成績穩定上升。甲和乙都答對了30個測試項目中的15個。然後瓊斯找到一些人來預測甲和乙誰在接下來的表現會更出色,結果大家在觀察了甲和乙的作業成績後,他們都預測下一個階段甲會做得比乙好,他們覺得甲很聰明,因為他在開頭的業績中表現得很好。

在人際溝通和交往的過程中,第一印象對人際溝通和交往的成敗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與一個人初次會麵45秒鍾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而且這種先入為主給人帶來的第一印象是鮮明的、強烈的、過目難忘的。那如何給人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我們可以從現實生活的交往中進行討論。

如何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它主要包括:一個人的心態、外部形象、言行舉止等。

一個人的心態決定著一個人的成敗,在人際溝通和交往過程中,也同樣如此。每個人都喜歡和陽光、快樂的人交往,因為他們往往能帶給大家歡聲笑語,解除心中的鬱悶、疲勞,就如同大家都喜歡相聲演員一樣,他們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歡樂;同時相信每個人都不願意和孤僻、自傲的人交往,因為他們憂鬱的神情經常讓你臉上的微笑消失,和他們在一起你經常會有一種不安或恐懼感,因為他們看到這個世界負麵的東西太多,他們對生活充滿抱怨,就如同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一樣,她失去孩子的悲痛,先讓人們覺得憐憫後讓人們覺得厭惡,因為她看不到以後生活會更加美好。

一個陽光的心態包括:積極向上、對生活充滿愛和具有感恩的心。隻要心中有愛,世界每天都有陽光,隻要你每天都有一張微笑的臉,那麽你周圍的人就會給你千萬個微笑。在人際交往中,對方先看見你微笑的臉,他會憤怒嗎?隻要我們心中有愛,愛周邊的每一個人,那麽周邊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親密的朋友。

千萬要留心你的言行舉止,文明禮貌就是它的核心。一個文明有禮的人很容易被別人認可、接受,既可以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也可以給別人帶來輕鬆快樂,從而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言行舉止的最高標準就是談吐優雅,優雅的談吐就像整潔的儀表,會使人覺得十分愉快。如果你能習慣運用高尚文雅的辭令,即使偶爾開個玩笑,說些俏皮話,對方仍舊能夠感受到你內在的涵養氣質,而樂於與你交談。相反的,如果你行為舉止粗魯,滿口粗話,則會讓對方認為和你談話是件辛苦的事,甚至浪費時間。因此,平日應該練習談話的技巧和優雅的舉止,讓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我們每天都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與陌生人初識,第一印象至關重要。初次交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整個交往的失敗,甚或對此後的前途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要盡量地塑造好第一印象,抓住人生的每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