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聽出話裏的“弦外之音” 怎樣理解“可能吧”?

中國有句老話叫作:“說話聽聲,鑼鼓聽音。”指的是要注意說話方的“弦外之音”。你一定有這樣的經曆,當你表達完想法向大家征求意見的時候,大多數人會附和:“我同意你的想法。”可是,卻有一個不同的聲音響起:“可能吧”是的,就是這幾個簡單的字,你會怎樣理解?

你也許會想,是他沒有思考出否定的意見才這麽回答吧。當然,不排除這個可能,但是大部分時候說出“可能吧”往往有言外之意。其實,“可能吧”的潛台詞很明顯是:“我不同意你的說法。”

我們暫時假設他有不同的意見。設想一下,在大家都對你的想法持肯定態度的時候,他往往不好意思直接提出異議。如果他直言不諱“我不同意你的說法”,這需要很大的勇氣。這樣的人自我防範意識很強,往往很老練,而且有很多顧慮。也許他覺得隻有自己一個人提了反對意見,會招來大家的反感。然而,他又不想違心地表示讚同。在這種情況下,他懂得含蓄,知道迂回,於是隻好以一句“可能吧”來敷衍。這樣的人一般比較冷靜,懂得以退為進,人際關係處理得都很好。所以,聽到這樣的話,你要充分考慮回應人心裏的真實狀態。在這種語言環境下,他其實很想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我想說不是這樣的,但是現在提出反對意見,又好像不是時候……這正是他心裏一直在糾結、在掙紮的表現。所以說,“可能吧”的心理語言等同於“我不同意你的說法”。

其實,這種礙於語言環境而不便直接對你表達否定意見的行為是受從眾心理支配的。從眾心理是指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會懷疑並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朝著與群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這種從眾心理也被稱為“隨大流”。一般來說有三種表現形式:一是口服心服,即表麵完全服從,內心也欣然接受;二是口服心不服,即表麵出於無奈勉強服從,可是內心仍懷著強烈的反對意見;三是徹底隨大流,談不上服從與不服,別人怎麽樣他就怎麽樣。

與“可能吧”類似的回應還有“好像是這樣吧”“也許是吧”“大概吧”“差不多”,等等,這也是很多公司主管常用的回應語,如果你的意見得到了這樣的回應,你就需要好好揣摩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