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和夢想缺一不可

人們對夢想總是持一種鄙夷或不屑的看法,但實際上每個人,從童年到老年,誰也無法擺脫夢想的糾纏。想象一下你問題的答案,想象你正衝向終點,往往能給你勇氣和力量,使你增加耐力、百折不撓,向理想邁進。

愛德蒙·喜賴利爵士曾帶隊攀登聖母峰,但由於某隊員意外死亡而中途折返。不過,他返回倫敦時仍受到英雄般的歡迎。歡迎酒會上,不乏當時大英帝國的達官貴人。在演說台背後,掛著一幅巨大的聖母峰照片。喜賴利在眾家權貴的歡呼下站起來答謝,並轉身對著巨照說:“聖母峰,雖然你把我擊敗,但我還會再來一次。而這次我一定贏你,因為,你不像我那樣能日益壯大。”

事實上,不僅登山隊員,包括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難關。成功與否,就要看這個人是能夠突破難關還是看到難關就絕望放棄。處在逆境中時,我們不要盡想著淒風苦雨,而要調整好心態,保持平和和樂觀,這才有助於我們積極主動地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

不管怎樣的難關,都想去突破,這樣努力的人就一定會成功。認為無法突破的人,才會覺得絕望。相信自己,如果絕境中你也能樂觀麵對,那麽你就沒有不能做到的事,你終會向成功逐步邁進。

樂觀有助於克服困難,而夢想有助於人保持樂觀,保持積極向上的動力。不要因別人的幾句冷言冷語,就讓我們的夢想熄滅。夢想是你成功的強大能源,隻要你的眼光夠遠,就一定能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真正從絕境中飛起來。絕望,對於消極悲傷者才是絕境,對於樂觀的有遠大夢想的人,絕境隻是一個讓人錘煉的難關。

上個世紀初,美國密西西比州奧克斯福鎮有一個小夥子,天資聰穎,富有才華。他當過兵,讀過一年大學,還幹過當地的郵政所長。他很早就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模仿前輩浪漫派詩人寫一些很傷感纏綿的詩歌。他自詡為“詩人、哲學家、生活的學生”。

但他什麽都幹不長:大學讀了一年就退學了,郵政所長幹了不到半年就辭職了,他還幹過船老大、油漆工、書店營業員……

他想成為一個大詩人。

他整天遊手好閑,無所事事,腦中擠滿了感傷的詩句和古典的形象,因為他要寫詩。

到了將近30歲,他還是這副老樣子,因為他要寫詩。鎮上的人都看不起他,因為他一無所有,因為他從沒有真正寫過一首好詩。

他很憂鬱地離開了故鄉,來到了新奧爾良。

他繼續過著從前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功成名就的老作家。他們成了朋友。老作家對他說:“你是個鄉下小子,你應該好好寫寫你的家鄉,寫寫你那個郵票般大小的家鄉。”

這位“生活的學生”如夢初醒!

他回到家鄉,閉門謝客,開始全力以赴地潛心寫作。

此後,他再也沒有寫過詩。而他那些描寫他的南方故鄉的小說卻在全世界為他贏得了很高的榮譽。

這位直到將近30歲才大夢方醒的人,就是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

但要說明的一點是,夢想要結合自身情況、結合實際,不能是空想。而且隻有樂觀者,才能一次又一次向夢想衝鋒,從絕望走向希望。如果是悲觀者,難免要陷入我們上麵提到的理想破滅的境地。所以,樂觀和夢想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