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能放下才能拿起 對壓力進行有效運用

壓力無處不在而又不可避免,有的人被壓力擊垮而一蹶不振,而有的人的生活卻過得有意義,有效率。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前者是消極地麵對壓力,而後者卻對壓力進行有效的運用,在麵對困難時,能夠自我控製,有條不紊,即所謂因勢利導。因此,你不快樂時,你必須先對你的思想來一次徹底的改造,進而才能徹底享受人生的樂趣。如果你的心中充滿了憤懣、怨恨、自私或者自暴自棄的思想,當然一切快樂的光芒就無法穿越。

我們都了解這樣一個事實——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緊張的世界中。壓力因素時刻背負在我們的肩上,我們的臉上或言談中隨處都顯現出一種緊張,緊張已完全深入到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當然隻有把肩上的重負解下,我們才能感到一絲輕鬆,才能夠享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西晉大賢士周處,年輕時很不爭氣,大家見了他都像躲瘟疫一樣地跑開。他很奇怪,便問一個老人,老人也不客氣,說:“三害來了,你說大家能不躲著點嗎?”

周處頭一回聽說“三害”,便問哪三害。老人便告訴他:“南山上的白額虎,長橋下的鱷魚,加上你,不是三害嗎?”

做人做到如此田地,這不是一種人生失敗是什麽呢?周處聽了老人的話,大吃一驚,原來自己在鄉親眼中是一大害。周處也真是一條好漢,沉吟了一會,便說:“這樣吧,既然鄉親們都苦於三害,那我把它們除掉。”

周處先是帶著弓箭上山,射死了白額虎,除了一害。再是下河,殺死了鱷魚,除了二害。除二害以後的第四天他才回家。這時他得知鄉親們以為他被鱷魚咬傷已經死了,正興高采烈著。這對周處又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沒想到大家竟這樣恨他。

他很傷心,但沒有氣餒,他要從頭做起,這個世界,所謂成功不就是人圖名聲,樹圖蔭涼嗎?他下定決心,找名師學習。他找到了當時的大學問家陸機。對他說:“我很後悔自己覺悟得太晚了,浪費了好時光,現在再想闖一番成功的事業,隻怕來不及!”

陸機激勵他道:

君子朝聞道夕死可矣,況爾年紀輕輕,前程遠大,何事不成?人惟患無誌,何患不能名滿天下?

周處實在氣度不凡,沒有在大家的痛恨中抬不起頭來。既然過去領頭作惡,以後當然也可帶頭行善,重要的是不要被失敗打垮。所以,他的覺悟不晚。

於是,周處發憤改過,一心向善,後來升任吳國東觀右丞。晉平之後,遷禦史中丞,直至率兵西征,以身殉國。

美國生理學家謝靈頓,也曾經為一街頭惡少。人們稱他“孬種”。他開始並不以此為意,無悔改之心。可是有一次,他向一個他深深愛慕的擠奶女工求婚,這女工甩給他一句辛辣的回答:

“我寧願投河淹死,也決不嫁你這惡少!”

謝靈頓無地自容,羞愧萬分,從此猛醒。他發誓:將以輝煌的成就出現在人們麵前。於是他懷抱發奮的誌向,悄悄離開姑娘,徹底埋葬了自我,並刻苦攻讀和鑽研。後在中樞神經係統生理學研究方麵碩果累累,先後任倫敦、利物浦、牛津三所名牌學府的教授,1932年與人共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所以,不要害怕失敗,不要因一時失足而自認低人一等,無臉見人,陷於絕望。關鍵在於你自己,看你是否敢於把失敗的思想包袱扔進垃圾站。

特別害怕失敗的人,經研究發現,有如下傾向:

1.關注可能失敗的線索勝於關注可能成功的線索。

2.容易自責。

3.易否認自我價值。

4.精力不充沛,注意力難以集中。

5.決策困難,行動遲緩。

害怕失敗會造成可怕的損失。最可怕的是,這種感受很難帶來成功,惡性循環下去,必然使人毀於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