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型個性的改善策略

非健康領袖型個性的改善,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

別剛愎自用

剛愎自用的含義很清楚:頑固、偏執、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他人的意見……

剛愎自用這個詞,絕對是個貶詞,因而誰都不希望自己有這個毛病,誰都不希望他人指責自己有這個毛病。它也比較“特殊”,普通人還夠不太著,一般都是用在“有頭有臉有身份的人”身上,都用在那些對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麵比較精通的權威人士身上。而且,官越是大、越是有權勢的人,若是犯了這個毛病,麻’煩可不是一點點。為它,本來可以成功的事會搞得一團糟糕;為它,原本是很威望的人結果是身敗名裂;為它,甚至會導致禍國殃民的可怕後果。

領袖型個性的人恰恰符合上述“剛愎自用”的特征。

凡剛愎自用的人都非常自負、傲氣十足,都認為自己是窮盡了真理的人。應該說沒有一點“資格”“本領”,是不能擁有剛愎自用這個“稱號”的。這類人有一定的能力,在自己的工作、事業上還做出過一定的成績,因而自信到了極點,自大自傲,自我感覺一直良好,甚至達到了自我陶醉,不可一世的地步。有的剛愎自用的人還是典型的自我崇拜狂,看人是“一覽眾山小”,自己什麽都是對的,別人統統都是錯的,這類人個性孤傲,對人冷若冰霜。盡管他沒有跑到大街上宣布:“上帝已經死了,我就是上帝”,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卻是無聲地宣布自己就是上帝。

凡剛愎自用的人都是頑固、守舊、偏執的。對於某種理念,過於專注,認準了的就堅持到底,死不回頭,一個勁地認為自己是在堅持原則,堅持真理,實際上他們認的卻是死理兒,卻是過了時的老教條,或是不符合國情、社情的洋框框,一點靈活性都沒有。這類人麵對世界的發展進步,覺得是不可思議或是在瞎胡搞;自己的這種想法,明明是與時代潮流相違背,卻反過來認為是時代在倒退,是一代不如一代。這類人對新事物、新人物,新現象、新趨勢一百個看不慣,視作為洪水猛獸。有時,他們的言行比保守派還保守,比頑固派還頑固。

凡剛愎自用的人都是極其愛麵子的人。這類人自尊心強極了,一點都冒犯不得,誰若是當麵頂撞了他,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中頂撞了他,他就會火冒三丈,認為這是故意和他過不去,故意讓他下不了台,是在故意尋釁,從此他就會銘記在心上,這個“傷口”就很難愈合,往往是一輩子都難以忘掉,以後一有機會就會對“發難者”進行打擊報複,以報這個“宿怨”。若是“發難者”是在他手下工作的,就會因此而失去信任,也會很隨便地找個“理由”就給他穿小鞋,這個人便很難再會有“發跡”的機會。

凡剛愎自用的人都是從來不認錯的人,這類人對自己的眼光和能力從來都不懷疑,有時明明是自己錯了,卻就是不承認;明明是將事情搞得很糟,但就是不認賬;明明是自己的指導思想出了問題,卻偏偏說是他人將他的思想理解錯了……總之,黑的說成是白的,錯誤變成了真理,成績永遠是自己的,錯誤永遠是他人的。即便是有錯,也是“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是“七分成績和三分缺點”,因麗經常是倒打一耙,反誣批評者不懷好心。不僅如此,為了杜絕批評者的反對聲音,利用權勢大整特整那些批評者。鑒於剛愎自用者的不肯悔改,又不聽他人的勸告,往往是在錯誤的道上越走越遠,其結果就會與自己原來美好的奮鬥目標南轅北轍,背道相馳。

凡剛愎自用的人都是好大喜功的人。這類人喜歡自我肯定、自我表彰,做了一點點有益的事,就沾沾自喜,到處表功,唯恐他人不知道。這類人也隻喜歡聽好話,聽吹捧的話,聽不進不同的意見,更不喜歡聽反對的話,因而在他的周圍聚集著一幫獻媚於他的小人,這些小人會投其所好,在他的麵前搬弄是非,結果呢,這類有權勢的剛愎自用者離“忠良”就會越來越遠。

剛愎自用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壞毛病。它可以使人越來越不知道天高地厚,離真理越來越遠,離自己身敗名裂越來越近。那麽,怎麽糾正或消除剛愎自用這一壞毛病呢?

一是虛榮心不要太強,應虛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心太滿,就什麽東西都裝不進來;心不滿,才能有足夠裝填的空間。古人說得好:“滿招損,謙受益。”做人應該虛懷若穀,讓胸懷像山穀那樣空闊深廣,這樣就能吸收無盡的知識,容納各種有益的意見,從而使自己豐富起來,不犯文過飾非的毛病。

二是不要輕易否定別人的意見。要理解別人,體貼別人,這樣就能少一分盲目。要善於發現別人見解的獨到性,隻有這樣才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觀察問題,這是一個現代人必須具備的素質。無論如何,不能一聽到不同意見就勃然大怒,更不能利用權勢將他人的意見壓下去、頂回去。這樣做是缺乏理智的表現,是無能的反映,隻能是有百害而無一益。

三是要有平等、民主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形成的前提條件是有一種寬容的心態。隻有互相寬容,才能做到彼此之間的平等和民主。學會寬容,就必須學會尊重別人。人們一般容易做到尊重領導,但要尊重比自己“低得多”的人,尊重普通人,尊重被自己領導的人,卻很難很難,尊重(民主)就必須從這兒開始,什麽叫尊重?就是認真地聽,認真地分析,對的要吸收,要在行動上改正,即便是不對的,也要耐心聽,耐心地解釋,做到不小氣、不狹隘、不尖刻、不勢利、不嫉妒,從而將自己推到一個新的更高的思想境界。

四是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方法。一個人為什麽會剛愎自用?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他的思想方法成了問題,經常是明明一孔之見卻還要沾沾自喜,經常是一葉障目,還要自得其樂。這類人不懂天外有天,不懂世界的廣闊,因而夜郎自大,所以必須在思想方法上來一個脫胎換骨。

五是要多做調查研究。剛愎自用者的最大毛病就是自以為是,就是想當然,認為自己在書房裏想的一切都是千真萬確,明明是脫離實踐的,卻還要堅持下去。為什麽?就是因為他們書本知識太多,實踐知識太少。所以建議這類人要多到火熱的實踐生活中去,進行實地調查研究,看一看實踐是怎麽回事,這樣就很容易避免剛愎自用的產生。亞裏士多德認為,女人的牙齒比男人的少。倘若他數一數自己妻子的牙齒,大概就不會鬧出這樣的笑話了。

總之,當領袖型的人克服了自己個性上的這些毛病之後,他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前途廣闊的人。

有勢不可用盡

常言道:物極必反。領袖型的人往往銳意進取、鋒芒畢露,應常以“花未全開月未滿圓”來勸戒自己浮躁的好勝心,控製自己的前進節奏,有時是一種聰明的舉動。

曾國藩酷愛讀書,誌在功名。功與名,是曾國藩畢生所執著追求的。他認為,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為保持自己來之不易的功名富貴,他又事事謹慎,處處謙卑,堅持“花未全開月未圓”的觀點。因為月盈則虧,日中則昃,鮮花完全開放了,便是凋落的征候。

因此,曾國藩常對家人說,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他稱自己“平日最好昔人常說的‘花未全開月未圓’七個字,以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此外,他“常存冰淵惴惴之心”,為人處世,必須常常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時時處處謹言慎行,才不致鑄成大錯,招來大禍。他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說道:“餘自經鹹豐八年一番磨煉,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訓誡。”

笑看輸贏得失

有一個可以使你快樂起來的方法,那就是改變我們思考的重心,試著去想美好的東西。不是抱怨你的薪水,而是感激你擁有一份工作;不是期望你能去海濱度假,而是想到你家附近亦有樂趣。

一個能夠笑看輸贏得失的人,他們深信自然規律和自己的潛能足以實現任何夢想,倘若認為一個成功者周圍就必須倒下千萬個失敗者這是很片麵的。真正的成功者隻努力在自己的成功中追求卓越,而不把成功建立在別人的失敗上。

追求淡泊恬靜

人生在世,主觀上追求什麽,就能從根本上決定一生的命運。追求功名利祿的人,整天考慮的是他人對自己如何如何評價,必然活得累。自覺追求淡然恬靜的人,毫不在乎榮辱毀譽,按照自己的原則做人,做個古人所說的:“沒事漢,清閑人”。

個人在與社會、與群體相處的時候要和諧,盡量把小我融人大我之中,必要時甚至需要達到忘我的境界。但是,在自然之“我”與精神之“我”這對關係中,又應強調後者,即物質生活可以清貧,精神生活卻應富有。不管外界有多少有形無形的枷鎖,精神意誌卻是自由的,“澤雉十步一喙,百步一飲,不蘄畜平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山雞寧願走十步或百步去尋到飲食,也不願被關在籠子裏做一隻家雞;帝王雖然神聖,卻也沒有什麽好的。這一點,與西方的“存在主義”代表人物薩特似乎不謀而合。薩特在他的《蒼蠅》一劇中,借眾神之王朱庇特之口說:“神與國王都有難言的痛苦,那就是一他們羨慕人類是自由的。”

“沒事漢,清閑人”不是無所事事,遊手好閑者,而是精神自由的人,自由是寶貴財富。誠如盧梭所說:“在所有的一切財富中,最為可貴的不是權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隻想他能夠得到的東西,隻做他喜歡做的事情。”“放棄自己的自由,就是放棄自己做人的資格,放棄人的權利,甚至於放棄自己的義務。”當然;自由不是隨心所欲,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規則的,所謂“絕對的自由世界”純屬子虛烏有。

打開心靈窗戶

一棟房子如果沒有窗戶,溫暖的太陽就無法照進來,新鮮的空氣也不能飄進來。

人也是一樣,“心靈之窗”沒有打開的時候,就會感到氣悶;“心窗”打開了,心靈才能夠豁達,視覺才能更清晰。

一旦窗戶打開了,心靈的空間也就豁然開朗,對於一些事情也能看得更透徹了,如此再來了解“空”的道理,就能消化所有的煩惱。

如果看得到內心空間的好處,就要盡快為自己的心靈騰出空間來……

人,總是為了追求名、利、權勢而勞碌終生;對於情愛,貪求不厭,對於情愛私欲纏綿不休中,萬般痛苦不能解脫!

不要勉強自己

態度積極而無怨無悔,乃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最好方法。如果要長久保持,還需要禁止一切不當的行為,並設法自我放鬆,使自己心情開朗。

為取得成功,還必須隨時鞭策自己前進,但不可因此讓自己的情緒變得緊張,而直接影響精神狀態。一個工作雖好但精神很差的人,很難取得優秀的業績;另外,一個無法到達最終目標而不能享受成功所帶來喜悅的人,即使名利雙收,亦是毫無意義。

因此,生活中各方麵的活動都應保持平衡。“吃得飽不如吃得好。”同樣道理,拚命工作固然好,但用長遠的觀點來看,仍然有必要省下一些時間從事運動或睡眠,應盡量避免過度疲勞。

運動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充滿活力,對緩解過度疲勞的神經具有極佳的效果。我們可以選擇一種或數種自己喜愛的運動,每天鍛煉,使之轉化為生活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運動時應盡量放鬆自己的心情,力所不及者,絕不可勉強。 有些人喜歡打乒乓球,便可將它視為休閑運動。但這些人往往過於偏重技巧及輸贏,而忘記打球的最初目的。另一方麵,由於他們過於重視球技與輸贏,所以一點小小的失敗,都能使他們產生如同工作失敗時的挫折感,在此狀況下,運動反而成為緊張疲倦的誘因,失去原來休閑的意義,這樣豈不是本末倒置。

任何一種遊戲、比賽,最終目的皆在於娛樂。當然,我們可以進行富於高度刺激或技巧的運動競賽,但若過於計較得失即不合乎娛樂的宗旨。比賽是娛樂活動的一種形式,若硬是把生活娛樂的比賽也當作競爭來看,則極可能成為情緒緊張與精神疲勞的來源。

運動也應注意均衡,我們不可能以短跑衝刺的速度跑完1500米;也不可能一天之內打完一個月的網球。我們應該有計劃地每天定時運動,就像吃飯一樣,不但“定時”,而且還應“定量”,當你運動到感覺累的時候,便應立刻停止,不必勉強自己繼續做下去。隻有這樣,才能放鬆心情,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