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型個性的改善策略

非健康成就型個性的人,若不進行個性改善,極易陷入“走火入魔”、自取毀滅的境地。

告別嫉妒

嫉妒就是對才能、際遇、名譽、地位等比自己好的人懷有怨恨的情感。這是一種負麵情緒,是人際交往中的不利因素。有資料表明,很多罪犯的犯罪動機都是源於嫉妒。那麽如何避免成就型個性使其不再嫉妒、不再產生挫折呢?

第一,競爭、進步、向上。嫉妒別人的人往往是把寶貴的時間用在嫉妒別人身上,而自己卻產生焦慮、悲哀、猜疑消沉:煩惱、敵意等不良情緒,這是一種最愚蠢的做法。為什麽要嫉妒他人呢?你把對方的長處學習、借鑒過來,不就成了自己的寶貴財富嗎?光陰似箭,人生苦短,與其將有限的精力耗費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時機做幾件實實在在的事,不更有意義嗎?就像魯迅說的那樣“不要隻用力於抹殺對手,使他和自己一樣空虛,而應該跨過那站在前麵的人,比前人更加高大。”魯迅先生的話語重心長,因為別人有所建樹並不妨礙自己。我們可以把魯迅先生指的前人,理解為走在自己前麵的人、比自己先成功的人,包括和自己生活在同一時間和空間的人。生活中的嫉妒主要發生在同一環境,同一領域中的人中間。普列漢諾夫曾說:“在人類智慧的發展史上,因為某一個人物的成功而妨礙另一個人物獲得成功的情形是很少的。”一個觀點的提出,一項研究的成功,留給後人的是新開拓的領域和道路,而供後人馳騁的天地更加廣闊無比。不僅在科學的領域裏如此,在其他領域裏也如此,隻要你肯於奮鬥,不斷提高自己參與競爭的能力和心理素質,你一定能以真才實學趕上和超過別人。嫉妒這種負麵情感是阻止青年前進的攔路虎。當你全心全意地去為自己的事業奮鬥時,就不會有時間去嫉妒別人了,因為“嫉妒是一種四處遊**的情緒,能享用它的隻能是閑人。”

第二,“酸葡萄”與“甜檸檬”的**法。“酸葡萄”心理是指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便故意貶低它的價值,以使自己感到心安,抵消心中的不服氣。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故事眾所周知。這說明想吃葡萄而吃不到的人,用貶低葡萄的辦法來求得心理平衡。意思是說,不好的東西我得不到也無所謂,這雖然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辦法,但隻要能安慰自己,不去嫉妒別人也算是可取的。甜檸檬心理是指一個人知道自己眼下的境況很不理想,卻強迫自己說:“這不是也挺好的嗎。”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其精華部分就是精神勝利法,即知足常樂。一旦知足常樂了,就不會去嫉妒別人。

第三,幫助對手可以消除嫉妒。當你發現你所嫉妒的人需要有人幫助,才會辦成一件事情時,你就全心全意地去幫助他。這時,你與他的目標一致了,就會由嫉妒他的心理,而轉向為共同的目標奮鬥的心理了。當這件有意義的事情完成後,你會從他身上學到了不少長處,你們也由敵意者變成合作者了。

嫉妒別人是庸才的做法。我們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別人的進步,然後試圖超越他。要知道沒有賽跑對手,你就不會知道自己的速度和耐力有多少,找一個跑得快對手,你就會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

真誠坦率

虛偽的人靠欺騙過日子,雖然有時也能取得暫時的效果,但一旦被揭穿就臭不可聞。林彪信奉“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可是他假話說盡了,“大事”也終於沒有辦成。漢朝的季布以誠著稱,時人諺雲:“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後來,他跟隨項羽戰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掩護他,使他安全度難,後來還是受到重用。宋朝名臣司馬光,信篤忠信,史書說他“自少至老,語未嚐妄”,他自己也說:“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嚐有不可對人言者耳。”越是誠實的人,信譽越高,越能獲得人們的信任。

想做一個誠實的人,需做到以下幾點。

1.坦率回答問題

人都不想暴露自己的弱點,以免降低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形象,這是人之常情。因此有不少人在人前決不肯承認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無知,總想裝出一副很了解的樣子。

實際上,對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說不知道,可以給人以正直、誠實的深刻印象。而且,有勇氣說不知道,也就顯示出你對其他事情必然是知道的,這種自信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傳達給對方。

2.失誤後不辯解

有了失誤千萬不要為自己辯解,而應誠懇地道歉,然後提出彌補過錯的方法。即使無法挽救的事情,也要盡量表示減少損失的程度。這樣可以表現你強烈的責任感和誠意,定會令人刮目相看。

3.小事嚴責,大錯原諒

被稱為日本“經營之神”的鬆下電器公司的董事長鬆下幸之助,在處理和部下的關係時有一條絕招,就是發現部下的小毛病、小錯誤一概嚴厲斥責,而出現了影響生產、甚至失火這樣的大事,卻能給予原諒。

鬆下先生是姑息部下,麻木不仁嗎?絕不是。他隻是巧妙地抓住人類的心理。人在犯小錯誤時,本人往往認為沒有什麽,很不在意,此時需要有人斥責提醒。相反,犯了大錯誤的人一定會自我反省,無須再予以斥責了。

這一種誠意,必然換來他人或部下的忠心。

4.遵守諾言

非健康成就型個性的人,常常為了顧及自己的“形象”與“麵子”,對事情喜歡大包大攬,胡亂承諾。他們不知道,承諾意味著要“承擔”實現“諾言”的責任。

從通常意義來說,適度地承諾,具有很豐富的和很具個性的內涵,它因人而異,因具體情況而異,故難以對它做整齊劃一的解說;但是,從大多數青少年的現實境遇中不難看出,承諾如若經常性地失信,往往會使人陷入困窘、煩憂,乃至十分尷尬的境地。因此,在通常情況下,即使是年輕人,在決定承諾之前也要防止感情衝動,以保持冷靜的頭腦,注意承諾的適度。

摒棄虛名

人對名聲的追求,如果超出了限度,超出了理智時,常常會迷失自我,不是你想幹什麽就幹什麽,而是名聲要你幹什麽你就得幹什麽。

20世紀初,法國巴黎舉行過一次十分有趣的小提琴演奏會,這個滑稽可笑的演奏會,是對追求名聲的人的莫大諷刺。

巴黎有一個水平不高的小提琴演奏家準備開獨奏音樂會,為了出名,他想了一個主意,請喬治·艾涅斯庫為他伴奏。

喬治·艾涅斯庫是羅馬尼亞著名作曲、小提琴家、指揮家、鋼琴家——被人們譽為“音樂大師”。大師經不住他的哀求,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並且還請了一位著名鋼琴家臨時幫忙在台上翻譜。小提琴演奏會如期在音樂廳舉行了。

可是,第二天巴黎有家報紙用了地道的法蘭西式的俏皮口氣寫道:“昨天晚上進行了一場十分有趣的音樂會,那個應該拉小提琴的人不知道為什麽在彈鋼琴;那個應該彈鋼琴的人卻在翻譜子;那個頂多隻能翻譜子的人,卻在拉小提琴!”

這個真實的故事告訴世人,一味追求名聲的人,想讓人家看到他的長處,結果人家卻偏偏看到了他的短處。

德國生命哲學的先驅者叔本華說:“凡是為野心所驅使,不顧自身的興趣與快樂而拚命苦幹的人,多半不會留下不朽的遺作。反而是那些追求真理與美善,避開邪念,公然向惡勢力挑戰並且蔑視它的錯誤之人,往往得以千古留名。”

1903年美國發明家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並首次飛行試驗成功後,名揚全球。一次,有一位記者好不容易找到兄弟倆人,要給他們拍照,弟弟奧維爾·萊特謝絕了記者的請求,他說:“為什麽要讓那麽多的人知道我倆的相貌呢?”

當記者要求哥哥威爾伯·萊特發表講話時,威爾伯回答道:“先生,你可知道,鸚鵡叫得呱呱響,但是它卻不能翱翔於藍天。”就這樣,兄弟倆視榮譽如糞土,不寫自傳,從不接待新聞記者,更不喜歡拋頭露麵顯示自己。有一次,奧維爾從口袋裏取手帕時,帶出來一條紅絲帶,姐姐見了問他是什麽東西,他毫不在意地說:“哦,我忘記告訴你了,這是法國政府今天下午發給我的榮譽獎章。”

西諺有雲:“名聲躲避追求的人,卻去追求躲避它的人。”這是為什麽?著名哲學家叔本華回答得很好,“這隻因前者過分順應世俗,而後者能夠大膽反抗的緣故。”

就名聲本身而言,有好名聲,也有壞名聲,還有不好不壞的名聲。每個人都喜歡好名聲,鄙視壞名聲,這是人之常情。有人稱名聲為人生的第二生命,有人認為名聲的喪失,有如生命的死亡。蒙古族還有一句諺語:寧可折斷骨頭,也不損壞名聲。這些話都是教育人們要維護自己的好名聲,做人就要做個堂堂正正的人,不幹那些損壞名聲之事。名聲是一個人追求理想,完善自我的努力過程,但不是人生的目標。一個人如果把追求名聲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處處賣弄自己,顯示自己,就會超出限度和理智,並無形中降低了自己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