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型個性的改善策略

非健康助人型個性的人,需提防在“愛”的麵具後別做出傷害愛的行動。

尊重他人

自尊心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無論他是高高在上的一國領袖,還是沿街乞討的流浪者。然而,助人型的人在待人處世方麵,往往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而把別人的自尊心踩在了腳底下。

相互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交際法則。顯而易見,沒有尊重的交往是不可能持續下去的,隻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認可,體驗對方的心情,讓對方樂於接受。

一位樂施的富翁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個黑瘦的小男孩在賣火柴,他給了小男孩一張大鈔就座馬車離開了。而那位小男孩則整整追了三條街才追上富翁。小男孩給了富翁一打火柴及一把零錢。那富翁在談及此事時說,“他還給了我一個教訓——那就是施予時應該顧及對方的感受。”

助人型個性的人,在施予別人以愛時,也應像上述的富翁一樣,認識到施予與感受之間的微妙關係。

給別人所需要的東西

有一個丈夫隨著觀光團到泰國,花了2500美元,買了一個翡翠的項鏈墜子給老婆,以報答老婆多年的辛勞。他興高采烈地遞給老婆,沒想到老婆是個識貨的人,發現那不過是一個價值不到200美元的劣質品,問明價錢,當下大驚失色,一時情急,把老公大罵一頓,一對恩愛夫妻於是吵起架來。多年來老公仍十分苦悶,他認為:“如果你愛我,你應該連我送你一顆小石頭都很高興才對!”親朋好友也都支持這種論調,但老婆一聽大家都認為她應該虛心領受,就忍不住要翻臉。她說:“沒錯,你隨便撿個石頭送我,我也會感動,但你知道,你付出去的那筆錢,是我們兩個多月的家庭開銷,你為什麽不問我需不需要呢?”

另一個事端則不定期地在一對夫婦的日常生活中掀起小小的波瀾。太太很愛吃宵夜,嚷著要先生陪她,先生也都陪了,但由於先生屬於一吃就會胖的身材,年紀漸漸大了之後就比較忌口,對太太每次推到眼前來的佳肴總感到頭痛,不吃,太太又說他浪費;兩人結婚20年,這件事從沒協調好。一般人聽了覺得是小題大做,但當事人確實感到困擾。

以上例子,相信你隻要是那個“我這樣做是為你好”的人,你一定會覺得很委屈:我那麽體貼你,你怎麽反而對我生氣,真是好心沒好報啊!

請記住這句名言:“你送給他人最需要的東西,那才是真正的禮物。”

對別人不必百依百順

剛滿四十就被人稱為“老李”的李先生,這幾天明顯有些睡眠不足,他有太多的事情做。可是,當鄰居張三請他過去幫忙弄一下電視機時,他說:“好!”

李四請他幫忙抬電子琴到樓下時,他說:“行!”

王五叫他幫忙照看一下自己的小孩時,他說:“可以。”

趙六要他為他的廚房裝個排氣扇時,他說:“沒問題!”

他的特點是幾乎從不說“不!”;而胡先生在這方麵的風格習慣卻與李先生大不相同。

早上,張三打電話來,問胡先生能不能陪他一起去拍賣行參加古董競拍。胡先生說:“不!”

中午社區報社打電話問胡先生能不能為他們的征文寫稿。胡先生說:“沒時間。”

下午,大學的學生打電話來,問他能不能參加周末的餐會。他說:“我有點忙。”

晚上,老同學請他鑒別一幅字畫,他說:“現在不行。”

李先生說四個“是”的時候,胡先生實際上說了四個“不!”

你或許要認為胡先生是不近人情,可當事人並沒有這種感覺。因為,他很講究方式和技巧。當他說第一個“不”時,同時告訴了她“下次拍賣古董,我會去。至於今夫,因為我對家具、玉石的了解不多,很難提出好的建議。”

當胡先生說第二個“不”時,他說:“因為我已經做了評審,貴報又在最近開辦了專欄,如果我再參加征文,未免太霸道了。”

當他說第三個“不”時,他說:“因為近來有坐骨神經痛,參加拍賣會必須在硬椅子上直挺挺地坐著,像是挨罰一般,而且不耐久坐,為了避免煞風景,以後再找機會吧。”

當他說第四個“不”時,他告訴對方,“我正在趕寫一篇重要的論文,你過幾天帶過來讓我看看吧。”

雖然胡先生說了四個“不”,但是說得委婉。他確實拒絕了,但拒絕得有理,因此能夠取得對方的諒解,自己也落得清閑,而不像李先生那樣使自己睡眠不足。

這世界上確實有許多不會說“不”的人,他們或是不敢,或是不好意思。

不敢說“不”的人,往往缺乏實力,他們隻怕不順著對方的意思,自己就要吃虧。豈知愈是想討好每個人,最後可能誰也無法討好,因為沒有人珍視他的“好”,卻要加倍地責備他可能的不周到。愈是想對得起每一個人,愈可能對不起人,因為精神、時間、財力有限,不可能處處顧及,結果服務的水準下降,還是對不起人。就算是他拚老命地應付了每個人,至少對不起他自己。

應該認識到,隻有在你有實力說“不”時,對方才會感激你說的“是”;也隻有在你知道說“不”的情況下,才能積蓄足夠的實力說“是”。

隻有充滿自信與原則的人知道說“不”,也隻有別人知道你有說“不”的原則之後,才會信任你所說的“不!”

委婉地道出你的苦衷、說出你的原則,必能獲得朋友的諒解,贏得對方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