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談判僵局

福克蘭是美國鮑爾溫交通公司的總裁,在他年輕的時候,由於他成功地處理了公司的一項搬遷業務而青雲直上。當時,他是該公司機車工廠的一名低層職員,在他的建議下,公司在費城收購了一塊地皮,準備用來建造一座辦公大樓,因此這塊地皮上原來居住的100多戶居民,都得因此而舉家搬遷。

但是居民中有一位愛爾蘭老婦人,卻率先與機車工廠進行頑固抗爭。在她的帶領下,許多人都拒絕搬走,而且這些人都團結一致,決心與機車工廠周旋到底。

福克蘭對公司說:“如果我們采取法律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會費時、費錢。並且我們不能用強硬的手段去驅逐他們,這樣我們將會增加許多仇人,即使大樓建成,我們也將不得安寧。這件事還是交給我去處理吧。”

福克蘭找到這位愛爾蘭老婦人時,她正坐在房前的石階上。福克蘭故意在老婦人麵前憂鬱地走來走去,以引起老婦人的注意。果然,老婦人開口說話了:“年輕人,你有什麽煩惱?"

福克蘭走上前去,他沒有直接回答老婦人的問題,而是說:"您坐在這裏無所事事,真是太可惜了。我知道您具有非凡的領導才幹,實在可以成就一番大事業。聽說現址將建造一座新大樓,您何不勸勸您的老鄰居們,讓他們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永久居住下去,這樣,大家都會記住您的好處。”福克蘭這幾句看似輕描淡寫的話,卻深深地打動了老婦人的心。不久,她就變成了全費城最忙碌的人。她到處尋覓住房,指揮鄰居們搬遷,把一切辦得穩穩妥妥的。而交通公司在搬遷過程中,僅付出了原來預算的一半代價。

在談判進入交鋒階段、協商階段等實質性磋商的時候,常常由於某些人為或突發原因,使得談判雙方相持不下,從而產生了一種進退維穀的僵持局麵。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談判人員不善於找尋產生僵持局麵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案,一味地聽任其發展下去,就很可能導致談判的破裂。

事實上,談判之所以陷入僵局,並不完全是因為談判雙方存在著不可化解的矛盾,也就是說,談判本身並不屬於那種沒有可行性的談判。通常情況下,沒有可行性的談判有以下三個特點。

1.不具備客觀條件

有些談判由於客觀上不具備履約條件,或雖具備客觀條件但不可能達到目的,隨著談判的深入,這個問題就越發明朗化,從而直接導致了談判的破裂。

2.不具備談判的協定空間

在談判中,協定空間並不是一開始就非常明朗的,它是一個雙方逐步探索的過程。在經過激烈的爭論之後,談判雙方可能會發現,他們提出的條件根本沒有達成一致的可能,因而使談判陷入僵局,並最終導致破裂是在所難免的。

3.沒有商談的價值

這種情況常常是由於事前的盲目和衝動,在沒有做好調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下,匆匆地舉行談判。雙方經過一番唇槍舌劍之後,才精疲力竭地發現他們所進行的談判實屬耗時費神,毫無價值,於是,懸崖勒馬,果斷地停止了談判。

隻要沒有出現以上的任何一種情況。談判的僵局則看似山窮水盡疑無路,但隻要找出問題所在,也是能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事實上,許多談判之所以陷入僵局,常常是基於談判雙方在立場、感情、原則上存在著一些分歧,而這些分歧通過談判者的努力,打通心理通道,逾越人為障礙,是能夠取得談判成功的。

這就如同上述的談判事例中,福克蘭以巧妙的讚揚,獲得了頑固的愛爾蘭老婦的內心認同感,並激發了她心靈深處的一種主人翁意識,從而主動地配合了企業的搬遷工作。

常言道:“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談判中並不是自始至終都是一帆風順的,出現僵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關鍵在於談判者本身要有健康成熟的心態,才能從容地麵對問題和矛盾,用自己的誠懇去征服對手的心,而這種誠懇的態度,不僅是克服僵局的有效手段,也是今後談判的基礎和繼續合作的條件。……”這時,譯員很自然地用“Second-ClassEnterprise”來表述。不料,該跨國公司總裁聞此,原來很高的興致突然冷淡下來,敷衍了幾句立即起身告辭。在歸途中,他抱怨道:“我怎麽能與一個中國的二流企業合作?"可見,一個小小的溝通障礙,會直接影響到合作的可能與否。美國商人談及同日本人打交道的經曆時說:"日本人在會談過程中不停地‘Hi'Hi',原本以為日本人完全讚同我的觀點,後來才知道日本人隻不過表示聽懂了我的意思而已,除此之外,別無他意。”

第二種溝通障礙,是一方雖已知道卻未能深入理解另一方所提供的信息內容。這是由於接受信息者對信息的理解,會受其職業習慣、教育的程度以及為某些領域專業知識的製約。有時從表麵上看來,接受信息者似乎完全理解了,但實際上這種理解卻常常是主觀、片麵的,甚至往往與信息內容的實質情況完全相反。這種情況是有關溝通障礙案例中最為常見的。如一次關於成套設備引進的談判中,某市的談判班子對外方所提供的資料作了研究,認為外方提供的報價是附帶維修配件的,於是按此思路與外方進行了一係列的洽談,然而在草擬合同時,卻發現對方所說的附帶維修配件,其實是指一些附屬設備的配件,而主機配件並沒有包括在內,需要另行訂購。這樣,我方指責對方出爾反爾,而對方認為我們是故意作梗。事後中方仔細核對原文,發現所提及的“附帶維修配件”隻是在涉及附屬設備時出現過。而中方誤以為對所有設備提供備件。其實,這種僵局是由於溝通障礙所造成的,是我方未能正確理解對方的意見,作了錯誤的判斷而造成的。

第三種溝通障礙,是一方雖已理解,但卻不願接受這種理解。因為他是否能夠接受現實,往往受其心理因素的影響,包括對對方的態度、同對方以往打交道的經曆,以及個人的成見等。我國曾獲得一筆世界銀行某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用以建築一條二級公路。按理說,這對於我國現有的築路工藝技術和管理水平來說,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但是負責這個項目的某國際金融組織官員,卻堅持要求我方聘請外國專家參與管理,這就意味著我方要大大增加在這個項目上的開支,於是我方表示不能同意。我方在談判中向該官員詳細介紹了我們的築路水平,並提供了有關資料,這位官員雖然提不出疑義,但因為以往缺乏對中國的了解,或是受偏見的支配,他不願意放棄原來的要求,這時談判似乎已經陷入了僵局。為此,我方就特地請他去看了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幾條高水準公路,並由有關專家作了詳細的說明與介紹。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心存疑慮的國際金融組織官員這才總算徹底信服了。

由於談判主要是靠麵對麵地“講”與“聽”來進行的,即使一方完全聽清了另一方的講話,作了正確的理解,而且也能接受這種理解,但並不意味著就能完全把握對方所要表達的思想。孔子講過:"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可見,有時溝通障礙還因為表達者本身的表達能力有限造成。在不少國際商務談判中,由於翻譯人員介於其中,雙方的信息在傳遞過程中,都要被多轉換一次,這種轉換必然要受到翻譯人員的語言水平、專業知識、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等因素的影響。依據傳播學理論,這些影響因素就造成了對傳播過程中的信息起幹擾作用的“噪音”。噪聲幹擾使一方最終接受的信息,與另一方最初發出的信息之間形成了一定的差異性,這方麵的案例很多,不勝枚舉。

信息溝通一般不僅要求真實、準確,而且還有及時、迅速的要求。涉外談判中的翻譯人員主要從事現場口譯工作,即要將一方發言立即用另一種語言傳遞給另一方,這就增加了信息準確傳遞的難度。有一個婦孺皆知的遊戲:在教室裏,教師將同一句話寫在若幹張紙條上,交給第一排學生,讓他們看過後立即悄聲傳遞給後排同學,以此類推,看哪一列傳話最快,同時最後一名學生所得信息與紙條上的原話又最吻合。可結果通常是最後一排學生中誰也不能提供完整的答案,有的甚至與原話大相徑庭,鬧出了笑話。使用母語傳遞信息尚且如此,對外談判中以非母語來迅速傳遞信息,就更難免信息失真了。

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失真,會使談判雙方產生誤解而出現爭執,並由此使談判陷入僵局。除了口頭傳遞會導致信息失真以外,對文字材料的不同理解,也是雙方溝通中產生誤解的原因之一,這同涉外談判中口頭翻譯的情況類似。所以,談判雙方對確定以何種文本的合同為準,合同條款如何措辭都會非常謹慎,雙方都想避免由於對合同的不同理解,而構成對自身的不利影響。盡管人們重視合同的語言問題,但由此產生理解上的差距和誤解仍然時有發生,並會在合同的執行中陷入僵局,隻得使談判人員重新回到談判桌前,這些都是因為溝通障礙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