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易於接受的批評方式

在批評別人時,我們一要講究方式、方法。尋找一種能讓人容易接受的批評方式。否則批評就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人在本性上都是不願受到指責、批評的,不管你說的對不對,都可能讓人不舒服,但是,批評如果注意方式方法,則能讓人欣喜感慰著接受的,這就要求我們能使批評達到春風化雨、甜口良藥也治病的效果。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屬下向林肯總統打聽敵人的兵力數量,林肯不假思索便答:“120萬至160萬之間。”下屬又問其依據何在,林肯說:“敵人多於我們三四倍。我軍40萬,敵人不就是120萬至160萬嗎?”

為了對軍官誇大敵情、開脫責任提出批評,林肯巧妙地開了個玩笑,借調侃之語嘲笑了謊報軍情的軍官。這種批評顯然比直言不諱的指斥要好多了。

其實,許多時候批評的效果往往並不在於言語的尖刻而在於形式的巧妙,正如一片藥加上一層糖衣,不但可以減輕吃藥者的痛苦,而且使人很願意接受。批評也一樣,如果我們能在必要的時候給其加上一層“外衣”,也同樣可以達到“甜口良藥也治病”的目的。

有一天中午,查理?夏布偶然走進他的一家鋼鐵廠,撞見幾個工人正在吸煙,而在那些工人頭頂的牆上,正懸著一麵“禁止吸煙”的牌子。夏布沒有直接地批評工人。

他走到那些工人麵前,拿出煙盒,給他們每人一支雪茄,然後請他們到外邊去抽。那些工人,已知道自己破壞了規定,可是他們欽佩夏布先生不但絲毫沒有責備他們,而且還給他們每人一支雪茄當禮物,工人們覺得很高興。

1987年3月8日,最善於布道的彼德牧師去世了。下一個星期日,艾鮑德牧師被邀登壇講演。他盡其所能,想使這次講演有完美的表現,所以他事前寫了一篇講演的稿子,準備到時應用。他一再修改、潤色,才把那篇稿子完成,然後,讀給他太太聽。可是這篇講道的演講稿並不理想,就像普通演講稿一樣。

如果他太太沒有足夠的修養和見解,一定會直接說出這篇稿子糟透了,絕對不能用,因為它聽起來就像百科全書一樣枯燥無味。當然可以向她丈夫這樣說!試想一下,這樣說,後果又會如何呢?

那位艾鮑德太太,因為她知道間接批評別人的好處,所以她巧妙地暗示她丈夫,如果把那篇演講稿拿到北美評論去發表,確實是一篇極好的文章。也就是說,她雖然讚美丈夫的傑作,同時卻又向丈夫巧妙地進行暗示,他這篇演講稿,並不適合講道時用。

艾鮑德明白了他妻子的暗示,就把他那篇絞盡腦汁所完成的演講稿撕碎。他什麽也不準備,就去講演了。

批評時一定不能過於正麵,要注意方式,如果有這個必要的話,我們不妨旁敲側擊地去暗示對方,對人正麵的批評,那會毀損了他的自信,傷害了他的自尊,如果你旁敲側擊,對方知道你用心良苦,他不但接受,而且還會感激你。所以批評時換一種別人易於接受,樂於接受的說話方式,是一種再妙不過的說話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