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匠煉第一桶金用了十年

20世紀60年代美國石油巨子保羅格蒂曾說:“多數富豪對自己的財產毫不關心,但對掙到第一桶金的感覺卻難以忘懷。”

“第一桶金”如同初吻一樣讓人回味無窮,難以忘卻。人生中的第一筆關鍵性財富,讓你初嚐金錢的魅力,也播下了致富的種子。

沒有富爸爸,第一桶金要靠自己。魯冠球出生於浙江蕭山縣(現杭州蕭山區),父親是上海一家醫藥工廠的普通工人,他自幼和母親住在農村,依靠父親微薄的工資艱難度日。魯冠球兒時的夢想,就是也能夠進城做個工人。

15歲那年,因為家貧,魯冠球主動輟學。放下書包後,他進入了蕭山縣鐵業社做打鐵的學徒工,每天起早貪黑地跟著師傅掄八磅重的大錘。在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壁壘森嚴的20世紀60年代,隻能作為臨時工的魯冠球非常珍惜這份工作。3年的學徒生涯,他苦心鑽研了各類農業機械工具,工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以為憑自己的努力,將來一定可以摘掉臨時工的帽子。但魯冠球還沒來得及跨越臨時工與正式工的鴻溝,就被打發回鄉下了。原因很簡單:三年“自然災害”。

魯冠球的人生之路畫了一個圈,又回到了起點。魯冠球有點鬱悶,但當他發現鄉鄰們為了磨米麵要去遠隔七八裏地的集鎮,非常不方便,心裏又開始盤算起來。他想自己辦個米麵加工廠,一定會很受歡迎,鄉親們少跑路,自己也能賺些錢。親友們得知他的想法後都很支持,大家七拚八湊地拿出3000元錢,買來了一台磨麵機和一台碾米機。

我們知道,20世紀60年代處於嚴格的計劃經濟時代,是不允許有私人經濟實體存在的——那是資本主義尾巴。膽大包天的魯冠球甚至不敢給米麵加工廠掛牌,更不敢四處宣揚。在鄰裏們口耳相傳之中,他的加工廠有了一定起色。但好景不長,他的“資本主義尾巴”很快就被割掉了——工廠被迫關閉,機器廉價處理。為了償還親友的借款,魯冠球不得不出賣了祖父留下的三間舊房。

1969年,不甘心失敗的魯冠球再次砸鍋賣鐵,和另外六個農民一起湊了4000元錢,在家鄉開了一家鐵匠店。這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作坊,但對於吃過個體經濟虧的魯冠球來說,他還是得小心經營,否則就會有再次被取締的危險。魯冠球這次選擇了一個巧妙的規避方法,他把鐵匠店掛靠在大隊。小作坊也搖身一變,成了大隊經營的農機修配組。把自己的作坊變成集體所有製是一個新奇的想法,以實用主義的方式成功擺脫了“資本主義尾巴”的桎梏。魯冠球的大隊農機修配組牌子一掛,附近的村民就蜂擁而至,打鐵鍬、打鐮刀,修自行車,生意非常紅火。

同年,寧圍公社的領導發現魯冠球這個人才,便邀請他帶著他的夥伴,去接管“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這個所謂的農機修配廠其實隻是一個隻有84平方米破廠房的爛攤子。魯冠球變賣了全部家當和自己準備蓋房的材料,把所有資金都投到了廠裏,把自己的命運也全押在了這個工廠的命運上。

在這次創業中,魯冠球仍然依靠作坊式加工,拾遺補缺,生產犁刀、鐵耙、鋤頭等五花八門的產品。有什麽活就接什麽活,什麽有市場就加工什麽。這種見縫插針的“多角化經營”策略,加上他勤儉節約的經營作風,修配廠的賬戶上逐漸豐足了起來。

1979年,擁有了第一桶金的魯冠球(嚴格地說這桶金是集體的,魯隻有支配權沒有所有權),在工廠形勢大好的時候開始思考企業在未來的方向。他躊躇滿誌,渴望將企業推上一個更高的平台。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如果從第一次偷偷摸摸下海算起,魯冠球“磨劍”的時間足足花了10多年。而如果從後來曲線創業的時間算起,他剛好花了10年的時間來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

這是一個錢賺錢的時代。在同等的條件下,本錢的多寡與創業的成敗以及創業的回報率成正比。最初的創業也許是為了生存——所謂的生存型創業,而擁有了第一桶金後,你就可以為了自己的發展而創業——所謂的發展型創業。

創業就像紮入一條黑暗的隧道,雖然創業者明白,隻要不停地走下去,終歸會有到達隧道盡頭的那一天。然而漫長的時間往往會比先前的預期更長,需要更多的資金來協助,需要更大的智慧來運籌,需要更強的毅力來支撐……局外人隻看到別人陽光下的燦爛,卻不知道他們在黑暗隧道中的苦苦掙紮。美國MCI的創業者花了10年的時間,才打破通訊業巨頭AT&T的獨霸市場格局。MCI的創業者承認:他當初並未估計到需要那麽長的時間。他甚至說如果當初估計到了需要10年,他一定不會選擇這個行業。由此可見,那些奢望一夜暴富的創業夢想是多麽不現實。

魯冠球曾說:“創業不是撿錢,是一分付出一分回報的交易。你要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分錢,努力賺得第一桶金。有了第一桶金,你的事業才有登上一個新平台的可能。”記得有個著名的企業家說過:人生最難得的是第一個1000萬,有了第一個1000萬,就不再是你找賺錢的機會而是賺錢的機會來找你了。

沉下心來,為你的第一桶金而努力吧!

那些奢望一夜暴富的創業夢想是多麽不現實。創業不是撿錢,是一分付出一分回報的交易。你要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分錢,努力賺得第一桶金。